-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马原 刘红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容 生态文明理论的意义 * * *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 1、社会条件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力被征服,机器得到广泛采用,大批荒地被开垦,化肥农药在农业中大量使用,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财富急剧膨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总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 2.阶级条件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公开对立的社会集团。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凭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剥削,使广大无产阶级的生活日益贫困化。同时,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无限度地掠夺自然资源,大肆地排放污染物,造成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化,无产阶级在西欧先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3.科学条件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已由搜集材料发展为整理材料阶段,自然科学有了许多新发现,一些新的学科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生态文明思想影响最大的自然科学成果,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心论述了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的观点。 4.文化条件 西方传统生态文化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都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西方传统生态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分立”,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生态观,其一是人类中心主义,它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其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其二是自然中心主义,它否认人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认为人即自然物,自然界是世界的中心和本质,一切生物都具有天赋的生存权利。 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特点是主张“天人合一”。其中儒家的哲学思想本质上看是一种生态哲学,因为他的基本问题是探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包括和谐、仁爱和人贵生态观。然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创立了以自然为本位的生态哲学。包括:“道生万物”的生态观、“人道无为”的生态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二、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 (一)对古典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1.黑格尔思辨的抽象自然观 黑格尔关于自然学说的理论中,体现了他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并试图说明自然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的产物。马克思明确的批判了黑格尔的这种理念外化为自然的唯心主义,他认为黑格尔提出的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才使得思维过程成为观念,现实事物的创造主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明确提出观念的东西纯粹是外在物质通过视觉进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映像并被人的思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2.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自然观 费尔巴哈认为应该把精神的产生归于自然的存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用“绝对理念”之类的东西来解释物质的存在时本末倒置的,是明显错误的。虽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唯心主义和之前的唯物主义具有很大的优势,费尔巴哈认同人也是“感性对象”的观点。但他只是机械的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并没有把人看作“感性活动”。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他学说中的自然界和人都是抽象的。他没有运用实践和历史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和人的存在,无法将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联系起来,脱离了实践和历史去对人的概念进行研究和考察,造成了费尔巴哈的理论最终成为对直观的唯物的自然观。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1.《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在《手稿》中,马克思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分析中,提出了 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思想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实践劳动角度入手,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异于过去的阐述,把自然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指出自然是基础和本源,人依靠自然界而存在,人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产生的,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马克思看来,把人与外部自然连结与结合起来的是生产劳动,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因为人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pptx
-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pptx VIP
- 信捷DS3-DS3E-DS3L系列伺服驱动器用户使用手册.pdf
- 2025年运动康复师 老年肌少症预防与康复习题库.doc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 大队委竞选个人简介范文.pdf VIP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pdf VIP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答案与解析【法规】.doc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