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2O O2 [H] ADP+Pi ATP 光反应 C5 C3 暗反应 P20表格 P19 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流程 1.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物质转化关系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关系 3.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去向分析 项目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H] 来源 H2O光解产生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去向 还原C3 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 ATP 来源 光反应阶段产生 三个阶段都产生 去向 用于C3还原供能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植物的C3还原除外) 项目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多种外界因素(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OP:限制因素: 横坐标所示的因素 PQ:限制因素: 横坐标所示因素和图示因素 Q点后: 图示因素或其他因素(不是横轴) 0 0 0 提纲P27—20(4) ①a点,呼↓,上移; 呼↑,下移; ②b点,光↓,呼↑,右移; 光↑,呼↓,左移; ③d点,光↓,呼↑,左下移; 光↑,呼↓,右上移; 表示真光合速率:单位时间: 植物固定的(同化的/消耗的)CO2的量 植物叶绿体吸收的CO2量; 植物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量; 植物制造的O2的量 植物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表示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 植物(叶片)吸收的CO2量; 容器中减少的CO2量; 植物(叶片)释放的O2量; 容器中增加的O2量; 植物积累或增加的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1)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NaHCO3溶液作用:烧杯中的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3)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有色液滴右移。单位时间内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即表示光合速率。 P23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自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兼性厌氧型 厌氧型 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 动物、人、真菌、腐生细菌、寄生细菌 绝大多数生物 酵母菌、大肠杆菌 乳酸菌、体内寄生虫、破伤风杆菌 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C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速率相等:D、H A 动物: 植物: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二、ATP 特点 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⑤⑥ D 形成ATP的场所及生理活动 消耗ATP (形成ADP)的场所及生理活动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应) 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细胞膜: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叶绿体基质:暗反应 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DNA复制 细胞质基质:耗能反应 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蛋白加工运输 2、来源、去向 ATP合成 ATP水解 反应式 场所 酶 能量来源 能量去向 ATP的形成途径及能量来源与去向 ADP+Pi+能量→ATP ATP → ADP+Pi+能量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 细胞中各需能部位 光能、化学能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合成酶 水解酶 酶 酶 3、转化、利用 吸能(需能、耗能)与放能(产能)反应相伴而行 耗能 产能 叶绿体中ATP的转移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坚果破壳说明书.doc VIP
- 干部履历表下载[汇编].pdf VIP
- 市级课题结题报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优秀等次).docx VIP
- 2025年高考(新高考)模拟试卷英语试题(一)(含听力音频和答案).docx VIP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考点汇编.docx VIP
- Unit 4 My friends Friends share第2课时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第2版-配套课件.pptx
- 外墙吊篮安装安全技术交底.docx VIP
- 单位食堂食材采购配送服务项目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