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抗帕金森病药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 抗帕金森病药 Antiparkinsonism Drugs 成都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彭延娟 Objectives 掌握 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熟悉 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的道理。 了解 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常用药物和作用特点。 一、概述 二、常用药物 Main contents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慢性CNS退行性疾病。 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最早系统描述了PD。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一、帕金森病概述 原发性(帕金森病):病因尚未阐明。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脑动脉硬化、脑炎后遗症和化学药物中毒(如抗精神病药、CO、锰中毒)等所致 典型症状: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障碍。 主要病变:椎体外系的黑质和纹状体 PD的分型、症状 运动迟缓包括起动缓慢,冻结、小步、慌张步态,自发动作减少,写字过小、坐位起立困难、发音困难、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等。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Ach 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公认的学说:“多巴胺缺失学说” 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 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 DA能神经变性的原因:“氧化应激”学说 PD的发病机制 病理上可见脑和(或)脊髓发生神经元退行变性、丢失。 胆碱能神经 DA能神经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正常时两条通路处于平衡状态,共同调节运动功能。 PD: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椎体外系的平衡被打破,脊髓前角运动N元兴奋性↑→肌张力↑等症状 Ach ㈠ (+) DA 治疗原则 DA Ach 增强DA能 神经功能 削弱胆碱能 神经功能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Normal:两条通路处于平衡 状态,共同调节运动功能 治疗药物 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中枢抗胆碱药 二、抗帕金森病药 (一)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1.多巴胺的前体药:左旋多巴 Levodopa 2.左旋多巴的增效药: (1)氨基酸脱羧酶抑制药:卡比多巴 Carbidopa (2)MAO-B抑制药:司来吉兰 Selegiline (3)COMT抑制药:硝替卡朋 Nitecapome 3.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 Bromocriptine 培高利特 Pergolide 4.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 Amantadine (二)中枢抗胆碱药:苯海索 Benzhexol 苯扎托品 Benzatropine 外周大量DA是造成ADRs的原因 (一)拟多巴胺类药 1.左旋多巴(L-dopa) 代谢 产物 多数分布于外周 约1%进入CNS 多巴胺 脱羧酶 (AADC) MAO COMT NA β-羟化酶 VB6 + 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外周 中枢 【体内过程】 口服 为何不直接补充多巴胺? 左在外周的脱羧↓,进入中枢的左↑,疗效↑;外周ADRs↓ 如何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抑制多巴脱羧酶 进入中枢的左↑,外周的↓ 【作用、用途】 1.抗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在脑内经中枢脱羧酶的作用转变为DA,补充纹状体中DA的不足,故具有抗帕金森病的疗效。 疗效较好,为目前最常用者。 除对氯丙嗪等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外,对其它类型的PD均有效。 作用特点: (1)疗效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度相关,对轻症、年轻者、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对重症、老年、病程长(>10年)者疗效较差。 (2)对改善肌强直及运动障碍疗效较好,改善肌震颤疗效较差。 (3)起效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善,1-6个月疗效最强。 用药早期,可使约80%的PD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0%患者恢复到正常运动状态)。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本品疗效逐渐↓,3-5年内疗效已不显著,其后作用减弱至消失。其原因可能与病程进展、受体下调等有关。 本品无阻止病情发展作用。 与未服用的PD患者比较: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病人长期用药效果有较大个体差异。现已很少单独应用,多用其复方制剂。 【不良反应】均与在体内转变成DA有关 1.早期反应: (1)胃肠反应(初期约80%):宜饭后服。 原因:直接刺激;DA兴奋CTZ。 D2-R阻断药多潘立酮(吗丁啉)可对抗之 (2)心血管反应(初期约30%): 轻度体位性低血压(DA兴奋血管壁DA-R致血管舒张;DA作用于交感N末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