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直立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补充:Homo erectus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生活在距今约 180万~2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 、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头骨平扁 ,骨壁厚 ,眉脊粗壮 , 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 1200毫升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 160 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 2类型学: 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 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 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 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 门齿的风俗。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 器总体来说不发达。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 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 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6空首布: 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原三 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7妇好墓: 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墓圹为长 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 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 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大明宫: 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 主要朝会之所。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 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 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9黄肠题凑: 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见于《汉书》记载。黄肠 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 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为等诸侯王 墓为典型代表。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 室墓所代替。 10越窑: 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 展。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参看大百科考古卷) 问答题 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距今71-23万年。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1931年至1966年陆续发现有牙齿、肢骨、头骨。 元谋人,在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