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化中俄罗斯痕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文化中俄罗斯痕迹.doc

哈尔滨文化中的俄罗斯痕迹 系别: 姓名: 联系电话: 2012年6月27日 哈尔滨文化中的俄罗斯痕迹 摘要:19 世纪末,沙俄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随着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工程师、铁路职工、沙皇军队及其家属千里迢迢迁移到哈尔滨,这座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城市。从那时及其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人成为了哈尔滨居民的主体。哈尔滨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包容了俄国人所引入的俄罗斯文化,在建筑、教育、文学、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无法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哈尔滨 俄罗斯 文化 影响 近代哈尔滨历史的形成 哈尔滨,原名阿勒锦,清代称为哈拉宾,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而它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贸易的兴盛,却与一个多世纪之前直至20世纪上半叶,大量俄籍犹太人、波兰人与白俄贵族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联。1896 年,不平等的《中俄密约》使沙俄获得了东清铁路的修筑权。为了修建中东铁路,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工程师、铁路职工、沙皇队员及其家属开始迁移到哈尔滨。到了1912 年, 哈尔滨居民总数为68549 人, 其中俄罗斯人达到了43091 人, 占居民总数的6317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 哈尔滨也由原来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大城市。20世纪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国,在哈尔滨设立了总领事馆,德、法、意等国设立了领事馆,使得哈尔滨在后来的5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在欧洲、俄罗斯与韩日等多种文明,与东北本地的少数民族、关内的移民以及明清被贬斥流放的内地知识分子所共同创建的边地文化的混合、交融与碰撞中;在一个世纪以后所收获的如此纷繁、杂糅、丰富的东北文化结晶与果实中,俄罗斯文化始终从中呈现出一条清晰而鲜明的脉络,它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母体,移植并输入了斯拉夫民族强壮的新鲜血液。 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 大批难民前往远东来到哈市。到了1928 年, 俄罗斯人还占居民总数的65 %。也就说,在长达30 年之久的时间里,,俄罗斯人一直是哈尔滨居民的主体。当时,在哈尔滨俄罗斯人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东正教堂及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街道的名称和商店的招牌都用俄语书写,还有专门为中东铁路公司职工的孩子建立的学校,俄罗斯风味的食物也是整个城市的主流饮食。俄罗斯人对这个城市的长期居住,为哈尔滨文化的产生与俄罗斯文化的交融都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这个城市建筑、教育、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语言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可以认为,哈尔滨是一个有着鲜明异国血统的文化混血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清楚地辨认岁月与时间,在这座城市的许多角落所留下的俄罗斯文明烙刻的痕迹。 建筑 城市建筑作为一种构筑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建筑本身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是地域文化的一面折射镜,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特有的城市风貌。柯布两埃曾经说过“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建筑。”通过解读不同的地域建筑风格,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哈尔滨作为一座近代新兴的城市,其建筑风格深受俄罗斯影响,如今,经过了世纪的融合、积淀,铸就了哈尔滨特有的地域文化品格。许多具有拜占庭风格的“洋葱头”和”帐篷顶”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群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中随处可见,也为其增添了不少异国韵味,应该说,这些形式终归是一种整体文化的移植,并非简单形式的移动,其所代表的更是一种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其独特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文化,演绎了哈尔滨地域建筑的独特魅力,被视为哈尔滨地域文化的表征。 尽管历经百年风雨,我们仍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折衷主义风格、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复兴时期的各种代表作品的建筑实体。比如毁于文革的精美绝伦的尼古拉大教堂、圣母守护教堂和圣母安息教堂,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秋林公司、艾尔诺贝新艺术风格的莫斯科商场及马迭尔饭店;极具俄罗斯建筑风情的标志性建筑如原苏联领事馆、典型的俄罗斯式木结构建筑群的松花江江上俱乐部,等等。在便是曾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索非亚大教堂,90年代被命名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里,我们能完整地阅读到哈尔滨城市建设,百年兴盛的历史图片。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文化,在时间的流逝中,将哈尔滨这个城市逐一加以修正,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居住与生活方式,直到80年代,走进哈尔滨市民的家庭,仍能看到被粉刷成各种颜色的墙壁,并在墙壁与天花板的连接处,刷有图案优雅的装饰腰线,这种从二三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房屋内装饰,在当时完全缺乏房屋装修概念的中国,无论在中原与江南,都是鲜见的,可以说这种中俄混合的建筑是哈尔滨文化最直白的昭示。 2. 教育 1898年,俄国人在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