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微生物遗传教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二.RNA作为遗传物质;一.质粒;1.质粒的分子结构;2.质粒的分离;;3.质粒的特性;质粒的不亲和性(plasmid incompatibility),;4.质粒的主要类型;(1) 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3)Col 质粒: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细菌素种类很多,一般根据产生菌的种类进行命名:;(4)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5)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根据拷贝数或复制特点,质粒可分为:;二.转座因子;(一)转座因子的种类 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2.转座子;(二)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一.诱发突变; 已知的化学致变剂和物理致变剂 物理致变剂 致变剂 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等 化学致变剂 脱氨剂、烷化剂、 大型加合物供体、碱基类似物、 插入剂、交联剂。;诱变剂导致表型改变——营养缺陷型;二.诱变剂与致癌物——Ames试验;埃姆斯实验;实验步骤;;诱变育种:是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性状变异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的实践意义:当前发酵工业和其他微生物生产部门所使用的高产菌株,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诱变育种而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的。 ;1.选择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 2.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 3.诱变处理 4.筛选 5.保藏和扩大试验;出发菌株———用来育种处理的起始菌株 出发菌株应具备: ①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 ②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 出发菌株的来源; ①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 ②历经生产考验的菌株: ③已经历多次育种处理的菌株。;要求: ①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 ②细胞分散且为单细胞 方法: ①玻璃珠打散10-15min; ②加0.3%吐温80(表面活性剂) ③用无菌脱脂棉过滤。 制备: 物理诱变剂——生理盐水(0.85%NaCl) 化学诱变剂——缓冲液 浓度: 细菌、放线菌 108个/ml ,霉菌、酵母菌 106个/ml;;选择诱变剂的种类: 在同样效果下,应选用最方便的因素;在同样方便的情况下,则应选择最高效的因素。在物理诱变剂中,尤以紫外线为最方便,在化学诱变剂中,一般可选用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的“超诱变剂”,如NTG。。 一种较有效的简易处理方法的大致操作步骤是:先在平板上涂上出发菌株细胞,然后在平板上均匀地放上几颗很小的诱变剂颗粒(也可放吸有诱变剂溶液的滤纸片),经培养后,在制菌圈的边缘挑取若干突变菌落,分别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其涂在一般平板表面使长出许多单菌落,最后可用影印培养法或逐个检出法选出突变种。;(1)筛选方案: 初筛: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①温度敏感突变株 筛选方法:影印法 用途:常用于提高代谢物产量 原因:是由于某一酶蛋白结构改变后,在高温下活力丧失;;②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 ③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适用于:丝状(放线菌、霉菌) 原理:野生型在基本培养基上发育成菌丝;缺陷型孢子可通??滤膜,野生型菌丝不能通过。;①逐个检出法; ;生长谱法 方法简便; 回变和污染不影响 结果 测定物质可为粉末 或纸片;作为菌株的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工程、诱变育种; 研究代谢过程时用作亲本标记; 作为生产菌种:aa、核苷酸等生产菌种; 作为aa、维生素、碱基的测定菌株。;总结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