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产业布局.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产业布局

(一) “四沿战略” 1990年,中央决定实施浦东开发,江苏迅速作出第一反应,提出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的“三沿”战略,将全省划分为沿江、沿海、东陇海三个经济区,沿江地区包括长江两岸的苏、锡、常、宁、镇、扬、通七市,沿海地区是指江苏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东陇海沿线是欧亚大陆桥在江苏的连云港至徐州段,该地区包括连云港、徐州、淮阴三市。“三沿”战略围绕外向开拓的基点,提出加快开发沿海资源,重点发展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桥头堡积极建设东陇海沿线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全国最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这一线已成为我省总部经济的主要集聚区。到2007年,苏南五市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外资研发机构,集中了全省所有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 ——沿江产业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沿江开发,拉动了苏中地区快速崛起。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集聚显著增强,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港口物流蓬勃发展。 ——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 苏北地区产业空间布局 (一)沿海产业带。重点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积极推进建设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连云港、灌河口港(港口群)、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等沿海港口工业区。 (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根据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区域中心城市,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型医药产业、资源型非金属材料产业(水泥、玻璃等)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控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引导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入园区。 (三)腹地中心城市。发展资源加工业和清洁型工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利用大运河自然和文化遗产,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沿运河旅游风光带。 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工业规模实现新跨跃。2012年苏北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工业占苏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8%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 南北挂钩共建 与苏北相比,苏南明显具有交通、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要素。苏南是经济强省江苏的优势板块,没有苏南的发展,就没有江苏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当苏南产业向高科技领域飞速集中的同时,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服装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等苏南板块原先的优势产业,由于技术含量低,迫切需要“腾笼换鸟”;而地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资源的匮乏,投资的成本正在急剧增加,苏南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苏南产业整体上必须进行一场“升级换代”的革命。 2006年9月15日,省政府决定,苏南10个县(市、区)在苏北跨区域挂钩建设10个开发区。由苏北地区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税费两地共享,具体比例由两地政府商定。 南北转移是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苏北加快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苏南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向苏北地区转移,并且这种“产业转移”已逐渐成为加强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苏南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同时,向苏北产业转移的项目,也逐步由初加工向精加工、由分散式向集群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向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机电、纺织和化工等领域集聚。如徐州市卡特彼勒、中能硅业,淮安市富士康科技城、韩泰轮胎,盐城市东风悦达起亚、上海纺织工业园,连云港市罗盖特精细化工、益海粮油,宿迁市台湾可成科技、恒力工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已相继实施。 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新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初步构建了由中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构成的产业群。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化,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