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摘要
单极性归零波形 (1)有直流分量; (2)连“1”时可以直接提取位同步信息。连“0”时不能直接提取位同步信息 5.3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及码间干扰 5.3.1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发送 滤波器 信 道 接收 滤波器 抽样 判决 噪声 GR(f) C(f) GT(f) 5.3.2 码间干扰 设第m个码元的取样判决时刻为: 则第m个码元取样判决时刻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为: 第m个码元取样判决时刻接收滤波器的输出: 1)第一项是第m个码元波形在取样瞬间(mTb+t0)所取的值,是确定发送信息的依据。 2)第二项是除第m个码元外其它码元波形外的其它码元波形在取样瞬间(mTb+t0)所取值的总和,称为码间干扰值。 3)第三项是输出噪声在取样瞬间的値。 产生码间干扰的原因是输出波形在时间上的扩展。 码间干扰 相邻码元间波形的互相重叠 产生的原因 - 系统总传输特性H(f)不良。 特点 - 随信号的出现而出现,随信号的消 失而消失(乘性干扰) 5.4 基带系统的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 5.4.1 无码间干扰的条件与奈奎斯特准则 无码间干扰的条件: =0 无码间干扰传输对传输特性的要求: 具体含义:把一个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分割为1/Tb宽度,各段在[-1/2Tb,1/2Tb]区间内能叠加成一个矩形特性,那么它在以 1/Tb速率传输基带信号时,就能做到无码间串扰。 等效低通特性: ----奈奎斯特准则 不失真条件: h(t)~H(ω) (a) 0 (b) 0 求等效低通的叠加过程 (a) (b) (c) (d) (e) 5.4.2 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实例介绍 1.理想低通传输特性 当码元间隔小于 时,系统有码间干扰。 当码元发送间隔为 时,系统无码间干扰。 带宽为 的理想低通传输系统其无码间干扰速率为: 奈奎斯特速率: ,为最大无码间干扰速率 奈奎斯特间隔: ,为最小的码元间隔 奈奎斯特频带利用率: ,为数字基带系统的 极限频带利用率。 作业 已知某单极性不归零随机脉冲序列,其码元速率为 2000(波特),“1”码波形是宽度为Tb 、幅度为10 的矩形脉冲,“0”码为0,且“1”码概率为0.3。求该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带宽、直流分量及位定时 分量的大小。 /comm/txyl/webstandard/wljc/50.htm * * * * * * 设b0为“1”时的差分码。刚好是设b0为“0”时的差分码 取反。 * * * * * * 差分码 差分码 极性交替码 特点:差分码称为相对码,用差分波形传送代码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在相位调制系统中用于解决载波相位模糊问题。 6. 极性交替码 极性交替码又称AMI码。它用无脉冲表示“0”,而“1”则交替地用正、负极性的脉冲(可以为归零,也可以为不归零)表示。如图5-5所示,第一个“1”用正脉冲表示还是用负脉冲表示自己设定,一旦设定,后面的“1”则依次极性交替。显然,极性交替码没有直流分量,不管“1”与“0”是否等概。所以极性交替码可以看做是双极性码的一种改进。 图5-5 AMI码 编码规则:“1”?交替变成“+1”和“-1” “0”?仍保持为“0”。 例:消息码:0 1 0 1 1 0 0 0 1 AMI码:0 +1 0 -1 +1 0 0 0 -1 ------------------------------------------ 优点? 缺点? AMI码--极性交替码 第一个“1”可任意。其后极性交替 * 优点: 1. 由于+1与-1 交替,不含直流成分,高、低频分量少,能量集中在频率为1/2码速处。 2. 位定时频率分量虽然为0,但只要将基带信号经全波整流变为单极性码便可提取位定时信号。 3. 编译码电路简单,便于利用传号极性交替规律观察误码情况。 AMI码--极性交替码 * 缺点: 当原信码出现连“0”串时,信号的电平长时间不跳变,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解决连“0”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HDB3码。 AMI码--极性交替码 双相码 - 曼彻斯特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