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的教学

???文学教育 更多精彩:由此右转 首页 - 2008年第9期 古典诗歌的教学 作者:周 飞   我国是一个诗歌教育发达的国家,读诗写诗,属对写对,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代语文教学中,诗歌教育这一传统被忽视甚至遭遗弃了。当代高中诗歌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学生的诗意天分被有意无意扼杀了,语言和创造潜能发展的一扇大门在无形之中被关上了。   有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用法。”诗歌教学亦然。诗歌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练的语言来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的。因此诗歌教学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意、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形象,才能真正走进诗歌、触碰诗者。   自古以来,诗歌教学一直都受到特殊的重视,诗歌在文化的传承中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先秦到近代,数千年间,古典诗歌的飞流,一直都在气势磅礴地奔腾着,不管是晦冥风雨,还是丽日晴天,它都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切文学要素的结晶与浓缩,更蕴含着无数深刻的道理,它的思想积淀、文化积淀、艺术积淀随着历史发展的长河大浪淘沙,融入了民族的骨与血,早己成为民族的灿烂文明之瑰宝。正因如此,几千年来,诗歌教学也正随着诗歌的繁荣而繁荣,随着诗歌的不朽而永不停息。可以说,自从有了诗歌便有了诗歌教学。因此,诗歌教学研究的价值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当下,随着教育界文学界有识之士对于“诗教”回归的热情呼唤,广大语文教师日益感到文学教育特别是其中的诗歌教育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修养的提升、思想的丰富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性。然而,对于诗歌作品,语文课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上述功能呢?从教学实践看,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对此似乎并不那么清晰,有的甚至至今仍以介绍作者作品背景+朗读+翻译+归纳主旨的方法为其诗歌教学不变的路数,把本应充盈着激情、陶醉和愉悦的诗歌鉴赏,弄得干巴巴、冷冰冰、了无生气,毫无诗意。这一非诗的教学弊端的顽固存在,除了现行考试导向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本身的能力欠缺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诗歌教学观念的偏颇。   高中诗歌教学的最优方法,理所当然也应源自于执教者对诗歌本质的真正理解。我们知道,在所有语言艺术中,诗是最精纯美妙的文学体裁,唯有它才能“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而被看作是艺术中的艺术”。“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诗教传统对诗的内涵的本质认识,而诗歌形象塑造“立象以尽意”的根本特征,在决定其语言的象征性、隐喻性、多义性和非确定性等特点的同时,又赋予其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和语象造型的画面美。严格说来,诗歌的上述特性,从根本上讲是反规范和反技术性肢解的。它宛若青山竹林中的重重晨雾,置身其中,你只能因这扑面而来的美而感到心旷神怡,没有必要也根本做不到去丈量这晨雾的形状、体积、重量以及和这竹林青山的比例关系。所以,我们主张诗歌教学应从诗歌自身的特性出发,在语言的品味和形象的感受上多下工夫。   (一)品味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鉴赏都必须首先进人语言层面,而诗歌的语言又是文学语言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因此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核心。这其中,朗读又是第一环节。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构成了诗歌独特的音乐美,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方可感受其或流畅、或舒缓、或高昂、或低沉的特质。同时,诗歌的节奏除了上述音乐节奏以外,还包含生活的节奏、诗人感情的节奏等。任何一首诗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同样是面对天上的一轮明月,张九龄感受到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望月怀远;张若虚感受到的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超越个体生命的通达。同样是面对霜后的满山红叶,杜牧感受到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磅礴生机;王实甫感受到的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悲伤愁苦。这一切不仅是诗人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更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而这些优美的感受正是通过词句或节段的回环往复,在音乐性的节奏和韵律中传递出来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捕捉、体悟这种感受。   诗歌是“始于意格,成于字句”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因此,诗歌教学中的语言品味除诵读外,更要在结合全诗的基础上在诗句的关键字眼上多多琢磨。如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忽”字,就将闺中女子从初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忽入眼帘的柳色想起丈夫生发出伤感的这种情绪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中“弄”字则以拟人化手法化静态为动态,变沉寂萧瑟为喧闹缤纷,传神地描写了山林春意盎然、众物光彩焕发、争奇斗艳的情态和意趣。又如对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