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溶液和胶体溶液无机化学(第二版郭小仪)浅析.ppt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溶液无机化学(第二版郭小仪)浅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正常人体血浆渗透压37℃时一般在719.4~820.7kPa (渗透浓度为280—320mmol/L)范围内。 临床上, 把渗透压在719.4-820.7kPa范围内的溶液称等渗溶液; 低于719.4kPa(cos小于280mmol/L)的溶液称低渗溶液; 高于820.7kPa( cos 大于320mmol/L)的溶液称高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0.154mol/L (9g/L)NaCl溶液(生理盐水)、 0.278mol/L (50g/L)葡萄糖溶液、 0.149mol/L (12.5g/L)溶液、 1/6mol/L (18.7g/L)乳酸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含8.29gNaCl、0.3gKCl、0.3g ) 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溶液有: 0.56mol/L(100g/L)和 2.78mol/L (500g/L)葡萄糖溶液、 0.60mol/L(50 g/L)碳酸氢钠溶液、 1.10mol/L(200 g/L)甘露醇溶液、 50g/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中含有50g/L葡萄糖) a.9g/LNaCl溶液中 b.15g/LNaCl溶液中 c.5g/LNaCl溶液中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形态示意图 溶血现象 正常 胞浆分离现象 稀溶液依数性小结: 1.稀溶液的通性(ΔP、ΔTb、ΔTf、Π)均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有关,而与溶质、溶剂本性无关; 2.难挥发性溶质促使蒸气压下降是稀溶液依数性的根本原因; 3.拉乌尔定律只适用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 一、 胶体溶液的性质 二、 胶团的结构 三、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聚沉 四、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丁达尔(Tyndall)效应(光学性质) 如果将一束强光射入胶体溶液,在光束的垂直方向上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光柱,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又称乳光效应。 光 真溶液 胶体溶液 注意: 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而形成丁达尔效应。 光射到粗分散系能产生反射,使粗分散系浑浊不透明; 射入真溶液时光的散射极弱,几乎全都发生透射作用,使真溶液具有透明性而没有丁达尔效应。 由此可见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三大分散系。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颗粒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称布朗运动。 它是由分散剂的分子无规则地从各个方向撞击分散相的颗粒而引起的。 在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接上直流电源就会发生离子的迁移。如果在胶体液中插入两个电极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即胶体粒子的迁移。 在电场中,分散相的颗粒在分散剂中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的胶体称正胶体。 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称负胶体。 某些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的情况 带正电荷的胶体 带负电荷的胶体 氢氧化铁 金、银、硫溶胶 氢氧化铝 硫化砷、硫化锑 氢氧化铬 硅酸、锡酸、土壤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 淀粉、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 碱性染料(如次甲基蓝) 酸性染料(如刚果红) 卤化银(硝酸银过量时形成的胶体) 卤化银(卤化物过量时形成的胶体) 概念 气体或溶液里的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吸附。 几点说明: 1.任何固体表面都具有吸附作用。 2.总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3.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固体)较小,总的胶体颗粒表面积很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扩散 溶胶的颗粒能从浓度大的区域移向浓度小的区域,最后达到浓度均匀的过程。 透析 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氯离子、钠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把电解质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使胶体溶液净化,这种方法称透析或渗析。 (一)用FeCl3水解生成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 1.化学反应 2.胶团的形成 氢氧化铁溶胶的胶团结构示意图 胶核在溶液中吸附离子时,优先吸附: (1)与它组成相似的离子; (2)若有几种离子相似,则优先吸附电荷多的离子; (3)若其他条件相似,则优先吸附浓度大的离子。 即 优先吸附原则: 1.结构相似的离子; 2.电荷较大的离子; 3.浓度较大的离子; 1.化学反应 2.胶团的形成胶团的结构 注意:胶粒带的电荷总数与扩散层带的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胶团显电中性。 硫化砷溶胶的胶团 硝酸银过量时形成的AgI 结构示意图   溶胶胶团结构示意图 AgNO3+KI=AgI(溶胶)+KNO3 1.AgNO3过量:优先吸附Ag+,带正电荷; {[AgI]m·nAg+(n-x)NO3-}x+·xNO3- 2. KI过量:优先吸附I-,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