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诗(一)浅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新诗(一) 五四新诗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一、“五四”新诗把中国诗歌从格律诗的窠臼中解放出来,用自由化的审美原则取代了程式化的审美原则,实现了中国诗歌体式的大解放,从而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历史演进方向,也改变了中国诗歌的语言模式。 二、“五四”新诗用新文化的知识资源丰富自己的形象系统,改变了中国诗歌审美想象和形象表现的关注点及其领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想象方式,推动中国诗歌走出了古典诗歌旧有的审美想象和形象表现的范畴,形成了中国诗歌思维模式的转变。 三、“五四”新诗突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情感抒发方式,把“人的观念”的觉醒和人的主体性地位引入诗歌创作的抒情过程,同时用新的生活感受和新的精神资源丰富诗歌的感情内涵,从而改变了中国诗歌的情感表达模式。 一、新诗的诞生—— “五四”新诗运动 一个问题: 晚清“诗界革命”与“五四”新诗运动有什么本质区别? 晚清“诗界革命”的极限:由于不肯打破传统诗歌的格律和文言语法结构,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摹仿风气中。 “五四”新诗运动以胡适为代表,提出“作诗如作文”,打破了一切束缚。 白话新诗的建设与发展 在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在艺术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白话口语的运用到白话口语的美化的过程,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17年到1922年,是新诗的草创期; 从1922年到1927年,是新诗的建设期; 从1927年到1937年,是新诗的探索期。 1、 什么是“作诗如作文”? 形式:一是打破诗的格律,二是以白话写诗。(教材93页) 内容:言之有物,“有我”与“有人”。 (教材93页) 2、 第一批新诗创作:1917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 如何认识“作诗如作文”? 胡适在《论新诗》中提出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事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理论,对过分成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织的反叛,在传统诗歌结构之外去另寻门路。 胡适和他的伙伴们提倡的“诗体的解放”,还存在着与“平民化”启蒙主义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 一、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1920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实的; 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 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 三、早期白话新诗的形态: 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的手法,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词的束缚,实现诗体解放。 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 胡适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不仅是最早倡导新文学的人物,也是最早用白话写新诗的人,而他的《尝试集》(1920年)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这本诗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印了四版,发行了上万部(在当时是创记录的),以后又陆续再版,影响颇大,以至当时被称为“胡适之体”。它是我国新诗史上“开风气的尝试”,有拓荒之功。所以,扫描五四新诗坛,不能不将目光首先聚焦于胡适与他的《尝试集》,讲授五四新文学的新诗创作,也不能不首先讲授胡适的《尝试集》。 胡适《尝试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 《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 “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 散文化 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 沈尹默 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三弦》《月夜》。他写诗追求意境,以含蓄著称。 朱自清 抒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诗中真诚的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摆脱一切纠缠而回到一个“平平常常的我”。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关注新诗的形式,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瓦釜集》是他从故乡江阴采风时,用江阴方言写成的“四句头山歌”,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学徒苦》反映学徒难言的辛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