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膜分离法(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技术已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甚至会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生产技术,所以可称为前沿技术,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如果将20世纪50年代初视为现代高分子膜分离技术研究的起点,截止现在,其发展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50年代为奠定基础阶段;②60年代和70年代为发展阶段,③ 80年代至今为发展深化阶段。 目前,研制和开发出的分离膜及应用技术有: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优点: 1)、能耗低。膜分离不涉及相变,对能量要求低,与蒸馏、结晶和蒸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2)、分离条件温和,对于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很重要; 3)、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维修成本低、易于自动化。 缺点 1)、膜面易发生污染,膜分离性能降低,故需采用与工艺相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 2)、稳定性、耐药性、耐热性、耐溶剂能力有限,故使用范围有限; 3)、单独的膜分离技术功能有限,需与气他分离技术连用。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以推动力的过程分类 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微滤(microfiltration),B、超滤(untrafiltration),C、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透析技术(Dialysis, DS) 以电场力为推动力的过程:A、电透析,B、离子交换电渗析 以蒸气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膜蒸馏,B、渗透蒸发 以分离应用领域过程分类 微滤(micro-filtration, MF) 超滤(untra-filtration, 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透析(Dialysis, DS)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ED) 纳米膜分离(Selective, RO) 亲和过滤(affinity filtration, AF)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 PV)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1、反渗透 如图所示,一个容器中间用一张可透过溶剂(水),但不能透过溶质的膜隔开,两侧分别加入纯水和含溶质的水溶液。若膜两侧压力相等,在浓差的作用下作为溶剂的水分子从溶质浓度低(水浓度高)的一侧(A侧,纯水)向浓度高的一侧(B侧,水溶液)透过,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促使水分子透过的推动力称为渗透压。当B侧与A侧之间的压差等于渗透压时,两侧的化学位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反渗透 反渗透(RO) 意义: A、膜的选择性。 B、压力的选择性。压力越高,透过液中溶质的浓度越低。因此,提高反渗透的压力有利于实现溶质的高度浓缩,或提高海水淡化质量。 应用: A、海水淡化, B、超纯水制备, C、抗生素和氨基酸等浓缩, D、回收有机溶剂,如乙醇、丁醇和丙醇等。 图大致给出了RO、UF和MF等膜分离法与物质尺寸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RO法适用于1nm以下小分子的浓缩; UF法适用于分离或浓缩直径1~50nm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病毒等); MF法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1~10μm 。 微滤(MF) 原理:筛分,同一般过滤有很大重叠。 操作:同一般过滤。由于膜孔径较大,膜两侧的渗透压可忽略,操作压在0.05-0.5Mpa。 用途:除去0.1um—10um的颗粒,用于细胞、细菌、细胞器的分离。 超滤(UF) 原理:筛分 操作:一般采用切向流体,以减少固相沉积。膜两侧的渗透压很小,操作压在0.1-1.0MPa。 应用:A、高分子溶质之间,以及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的分离;B、Pro浓缩,C、病毒的分离和富积,C、回收细胞,处理胶体悬浮液。 优点:A、消除了滤饼的阻力,过滤效率高;B、超滤回收率高;C、滤液的质量好;D、减少处理步骤 纳 滤 肽和氨基酸的分离 纳滤膜截留氨基酸与多肽机理示意图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透析(DS) 原理:浓差扩散 操作: 用途: A、人工肾,腹膜透析; B、样品脱电解质; C、浓缩富积; D、气体分离(利用透析袋对不同气体的通透性) 优点: A、方法和设备简单,价格低廉; B、实验室最常用的样品脱盐方法 缺点: A、透析的速度缓慢; B、溶质稀释。 电透析(ED,IEED) 电透析(Electro-dialysis, ED) 原理:在透析的基础上加上直流电,极大加快离子的透析速度。 操作: 用途:样品快速脱盐。 优点: A、设备简单, B、透析速度极快(提高几十倍), C、电流直接指示电透析终点, D、减轻溶质的稀释。 终点判断: A、Cl- + Ag+ = AgCl? ; B、电导恒定. 电渗析 机理:透析膜经化学处理后带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