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2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2资料

1、计算单位:纳米(nanometer,nm)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 病毒衣壳   1、由若干蛋白质微粒围绕核酸聚合而成   2、根据数量和排列,可分为三种形式    ◇ 螺旋对称    ◇ 二十面立体对称    ◇ 复合对称  ※ 病毒包膜 1、为宿主细胞的胞质膜或核膜成分,一脂蛋白复合物。 2、包膜上有突出物——刺突 3、包膜与免疫源性、致病性、变异性相关 注:   裸病毒:核衣壳等于病毒体     有膜病毒:核衣壳不等于病毒体 (一)增殖方式——复制 (二)增殖过程——增殖周期(五个阶段) 1、吸附 ①是病毒穿入易感细胞的基础 2、穿入:通过吞饮、融合方式穿入 3、脱壳:通过脱壳酶作用 4、生物合成: ① 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生物合成方式也不同 ② 此阶段关键产物是mRNA ③ 此阶段宿主细胞找不到完整病毒颗粒,一称“隐蔽期” ※ DNA病毒生物合成 ※ RNA病毒生物合成:   RNA+→蛋白质   RNA-→RNA+ →蛋白质 ◆ 逆转录病毒生物合成 组装释放:   有膜病毒芽生释放,无膜病毒破胞释放 病毒的异常增殖 1、顿挫感染  ◆ 宿主细胞(非容纳细胞)不提供酶、原料、能量  ◆ 不能复制出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一、病毒的变异现象  1、毒力变异:  ▲ 病毒的毒力可在自然界感染的宿主中逐渐下降,出现同一病毒具有不同毒株。  ▲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连续传代使毒力减弱,生产疫菌。 一、病毒基因组 二、基因突变 1、条件致死突变株(温度敏感株) 2、缺陷型干扰突变株 3、宿主范围突变株 4、耐药突变株 三、基因重组与重配 1、共同感染 2、基因转移与互换 3、子代病毒基因重组 4、交叉复活、多重复活 四、基因整合 五、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1、互补作用、加强作用 2、表型混合、核壳转移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灭活:指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使病毒结构破坏或失去感染性,称病毒灭活(inactivation)。   注:灭活病毒仍保留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等特性。   影响病毒因素有:   物理:温度、pH、射线及紫外线   化学:脂溶剂、酚类、氧化剂      抗病毒药物 第六节 病毒分类 1)根据核酸类型分RNA和DNA(单链、双链、正链、负链等) 2)根据病毒大小形态(弹形、砖形、冠状等) 3)根据结构(有膜、无膜、二十面立体对称等) 4)根据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 5)亚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肮粒等)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 病毒入侵机体的方式和途径常决定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病毒的传播方式 从流行病学角度把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方式分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 自然因素:空气、飞沫  ★ 生活交往:直接或间接(衣物、食品、性交、接吻、虫媒)。  ★ 医源性:注射、输血、拔牙、骨髓或器官移植等。 2、垂直传播:是指母体内存在的病毒经胎盘   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导致感染。   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自然条件下,病毒入侵的三大重要门户: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   ◆ 局部播散:由侵入门户附近组织向全身   ◆ 血液播散:病毒在局部增殖,引起病毒血     症,经血液扩散。   ◆ 神经播散:病毒感染外周组织,经神经纤    维播散。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感染类型取决于病毒的毒力、数量、侵入门户与机体防御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 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 ★ 持续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细胞(巨噬细胞、体细胞及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泌性蛋白。 种 类: ◆ 间接性 ◆ 相对宿主特异性(种属特异性) ◆ 差异性 干扰素抗病机制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由于病毒属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和体积微小需电镜观察,故病毒检查与细菌大不相同。 病毒检查条件: ◆ 需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 ◆ 需昂贵的仪器、设备及试剂 ◆ 需敏感的动物或组织 一、病毒的检测方法 1、病毒的形态检查——电镜观察 2、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接种 二、免疫学检查 (一)抗体检测 (二)抗原检测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α干扰素 人白细胞产生 β干扰素 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γ干扰素 由T细胞产生 Ⅱ型(免疫干扰素) 特 点: ◆ 广谱性(广泛性) 免疫调节++++抗病毒++ Ⅰ型 抗病毒++++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