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度酸化技术在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窿4井的研究与应用
深度酸化技术在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窿4井的研究与应用
深度酸化技术在玉门油田
青西探区窿4 井的研究与应用
刘永山 邢绍安 肖志明 王仙仙 杨谨敏 彭 翔
(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 甘肃玉门 735200)
摘要 针对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窿4 井裂缝性凝灰质砾岩油藏岩性特殊、井深4552m、油层压力高达56. 64MPa
以及储层堵塞严重、表皮系数高达107. 73 的特点, 研究成功稠化盐酸+ 油基稠化液+ 稠化土酸的多级注入深度酸
化技术。该技术在青西探区窿4 井实施后, 油井产油量由58m
3
/ d 上升至256m
3
/ d。该井深度酸化技术的试验成功,
对于青西探区裂缝性特殊油藏的油层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主题词 玉门油田 裂缝性油气藏 凝灰岩 砾岩油气藏 多级 酸化 稠化酸
作者简介 刘永山, 1963 年生。1986 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 1994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北京) , 获
石油工程硕士学位, 一直从事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现任采油厂总工程师, 兼采油工艺研究所所长, 高
级工程师。
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白垩系下沟组储层岩性特
殊, 以前的探井所钻遇的下沟组, 基本上为泥页岩、
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交互发育的薄互层; 而窿4
井却在4181. 5~ 4206. 0m 地层钻遇了凝灰质砾岩地
层, 且该段地层天然高角度裂缝十分发育, 储层在钻
井和完井过程中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因此, 开展适
合特殊岩性储层的油藏增产技术研究, 优化研究相
应的液体体系和泵注程序, 配套完善相应的辅助酸
化手段是该井取得理想增产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一、储层基本概况
窿4 井是酒西盆地青南凹陷窟窿山断鼻窿西构
造内的1 口重要的预探井, 该井完井后共分2 个油
层组进行试油, 其中在第二油层组, 即4159~ 4200m
获得了工业油气流, 在该油层组内的油层又分为上
下2 段, 即4159~ 4167m 和4175~ 4200m 井段。
1. 4159~ 4167m 井段 岩性为白云质泥岩和泥
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成分以泥晶白云石为主, 其
次为粉晶白云石。泥质白云岩成分主要为泥晶铁白
云石, 其次为云母质粘土。该段地层天然裂缝发育
程度较差, 不是酸化改造的目的层。
2. 4175~ 4200m 井段 岩性为凝灰质砾岩, 碎
屑主要为凝灰质岩屑, 胶结物为粉晶铁白云石。取
心及成像测井反映, 该段地层高角度裂缝十分发育,
其中4185. 5~ 4206. 0m 井段分布28 条高角度裂缝,
裂缝充填物多为石英, 并见少量灰褐色原油及条带
状、团块状分布的黄铁矿。录测井资料也反映该段
是主要的油层段, 也是深度酸化的主要处理段。
二、试油及生产情况分析
2000 年5 月9 日至15 日对4159~ 4200m 进行
射孔) 测试联合作业, 结果表明, 油层中部静压为
56. 64MPa, 表皮系数107. 73, 井底流压33. 27MPa, 二
开井折算日产液量108m3, 采油指数4. 62m3/ ( d#
MPa) , 生产压差23. 37MPa。后经钻井液压井和打捞
桥塞作业, 油层受到进一步污染, 油井日产量下降至
58m3, 油层表皮系数上升至139. 35。这说明油层所
受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
采用双孔介质油藏模型计算地层参数, 有效渗
透率13. 42 @ 10
- 3Lm
2
, 储能比1. 0 @ 10
- 3
, 窜流系数
1. 12 @ 10- 5, 表明基质岩块小裂缝与微细裂缝发育,
与主裂缝的几何配置较好, 具有良好的供流关系。
储层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但仍有较高的产
量, 这说明储层存在非常发育的裂缝系统, 钻井、完
井及井下作业过程进入储层的污染物主要存在于主
裂缝中, 且主裂缝所受污染的深度较大, 因此, 如何
解决既要主裂缝深度解堵又要有效防止酸液过度滤
失的问题, 成为本井深度酸化技术的研究重点。
三、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及增产技术方法优化
由于储层岩性特殊和污染严重, 优选适合储层
岩性和解堵需要的酸化技术类型和酸液体系是增产
改造措施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技术关键。
54 石油钻采工艺 2001 年( 第23 卷) 第2 期
酸液体系的优选立足于地层在120 e 的高温下
酸液具有一定的粘度, 从而达到减少滤失和缓速反
应之要求, 使酸液在较长施工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活
性, 最终实现深度酸化目的。由于钻至4187. 04m 时
发生井涌, 曾用30t 石灰粉压井, 这是储层遭受严重
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 酸化用酸类型以盐酸为主,
为充分解除钻井及完井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各种污
染, 还使用部分低HF 浓度的土酸酸液。
1. 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