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梓村旅游调查报告资料
广西阳朔朗梓村旅游调查报告
学 校: 桂林理工大学
学 院: 旅游学院
姓 名: 钟佩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2012-7班
学 号: 3120920721
目 录
导 言 3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4
第一节 区位环境 4
第二节 气候环境 5
第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历史 5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现状 5
第二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6
第三章 民俗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7
第一节 建筑风格 7
第二节 历史 8
第三节 古文化 9
第四章 民俗旅游资源评价 10
第一节 自身特点评价 10
第二节 环境容量评价 10
第三节 开发利用综合条件评价 10
第五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 12
第六章 结语 13
导言
一、调查时间
2015年5月9日
二、调查对象
阳朔县高田镇朗梓村覃家大院景区
调查人员
钟佩
旅游资源调查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与走访本村村民的形式来了解与考证朗梓村的壮族民风民俗特色以及其独特的建筑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该村子的旅游发展现状,由于景区开发不到位,互动性不强,商务配套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注重游客体验、商务接待与休闲度假的需要,景区旅游运作困难重重,因此为促进该景区的旅游发展来展开调查,从而使该景区能够更好更有方向性的开发来赢得游客的关注与赞扬。
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一节 区位环境
朗梓村距桂林市82公里、阳朔县城22公里处、距高田镇约8公里。周围风景区众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且朗梓村独具特色的壮乡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宅建筑群。
整个村落由一条小河贯穿,站在小河对岸的高处可以眺望郎梓自然村整座古宅的全貌。古宅的建筑具有南北融合的特点,高墙深院的房屋和墙头,檐部四角都向上翘起,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外侧窗户小而高,宅院后部高高耸立起一座炮楼,青砖砌成,主要是用于城防。由于还未被商业化,可以看到当地居民也是淳朴友善,和睦相处及其原滋原味的生活场景。
第二节 气候环境
朗梓村所在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第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历史
民俗旅游资源现状
它始建于清末,存古建筑11座,其中古炮楼2座、祠堂2座。民居保存尚完好,整个建筑群结构严密、布局精巧,处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各厅堂连柱石均为不同造型,共耗时40年才建成。该村祖先是闯王李自成麾下大将军覃氏。
郎梓和附近古登村的民间工艺加工已忧规模,如龙头拐杖、烟斗、狮子、脸谱等八大系列,主要销往东南亚、香港等地。乡球、民俗风情旅游包等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桂林、广东等地。
郎梓自然村始建于清朝末年,现存古建筑11座,其中古炮楼1座,目前均保存完好。郎梓村古民居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约12000平方米,青砖砌筑的古建筑具有典型的桂北壮族民居特色。电视剧《桂北剿匪记》中区委书记被土匪包围一战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2003年,23个美国大学生专门到朗梓考察东方古文化。原来奥运会期间,CCTV中央电视台一套“请您欣赏”节目组在朗梓村拍摄过该村的风光片。
民俗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第一节 建筑风格
朗梓村十一个保持着明清风格的古村落,村子里集中了阳朔最古老的古民居,这些民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民居艺术中的瑰宝。这个保存完好的大型古民居群包括覃氏祠堂。古宅共有60多间房屋,青砖灰瓦,风火墙高大。整个民居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处处雕梁画栋。民居房间中各个厅堂连柱石造型各异。在民居群中,为县里唯一的古代军事建筑,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全村。
历史
一、人丁情况
据记载,朗梓村始建于顺治时期,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其始祖覃正尧,系广西宜山庆远人,原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部下一名战将,驻守北平。因在一次清兵入关大败北平的战役中落荒而逃,路经朗梓,见土地肥沃,水秀山清,于是便择地久居下来。而后,育有一子两孙,由于祖祖孙孙居家俭朴,勤奋劳作,至咸丰年间,覃龙生辈已人丁兴旺,家财富有。于是,请匠购料,扩建居所。也有村后传说为覃将军丢盔弃甲后的藏宝处,宝藏丰富,至今难觅,更为朗梓村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二、古老的朗梓
古寨下,有一道长150米,高7米的护城石墙,墙上古藤杂攀,人们喻之为“藤墙”。每到春暖时节,藤上花开朵朵,红白相间,此时人们又喻之为“花墙”。一条小溪顺流而下,水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