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眼圈郁证调理
黑眼圈的中医调理与治疗 一、概念 眼眶周围皮肤颜色加深,形成黑色或褐色或褐蓝色的眶周色素沉着,甚至于眉区及颊部也有色素沉着,抚之皮肤光滑不碍手,相当于中医的“面厣”,俗称“黑眼圈”;“熊猫眼”。 二、病因病机: 1、过度劳累,睡眠不足。 2、情绪压抑,七情不畅,月经来潮。 4、过量食用冰冻食物。 5、房劳过度,产后失调。 6、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 7、不明原因,有一定遗传性,身体别 无不适。 静脉充血,血液酸化而致黑眼圈。 三、辨证论治 1、脾虚痰湿型: 临床表现:眼睑皮肤稍有浮肿之象,发沉难睁伴有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口淡无味,纳呆,形体较肥胖,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健脾益气 除湿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9g 半夏9g 党参12g 茯苓12g 白术12g 山药10g 甘草5g 日一剂;水煎服。 膳食:黄芪茯苓粥(理气健脾) 黄芪20g 茯苓粉30g 橘红10g 粳米30g 大枣7枚。 黄芪、橘红加水500ml, 煮至200ml 去渣,加粳米煮沸后,放入大枣,煮至粥成时入茯苓粉,搅和均匀,随时服用。 黑木耳红枣汤:(活血散瘀 健脾和中) 黑木耳30g,红枣30枚。加水煮烂,早晚连汤食用,连服一个月 2、肝肾不足型 临床表现:眼圈发黑、两目干涩无神,常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多见于形体消瘦、虚火上炎的中年人,舌体瘦小色淡,脉弱。 治则:滋养肝肾 活血化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5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泽泻12g 丹皮12g 茯苓15g 白芍15g 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 丹参15g 菟丝子12g 膳食: 1、海参枸杞子粥: 海参20g 枸杞子15g 粳米100g, 料酒、葱段、姜片、精盐各适量。 2、芝麻桑葚粥: 黑芝麻30g, 桑葚子30g, 粳米100g 共煮为粥 3、瘀血内停 临床表现:眼眶晦暗,无光泽;形体偏瘦,皮肤干燥瘙痒;唇暗月经不调,痛经;常有慢性疼痛性情抑郁或急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涩或弦细。 治则:活血化瘀 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 生地10g 桃仁 10g 红花10g 枳壳5g 赤芍5g 益母草12g 膳食: 黑木耳红枣汤: (活血散瘀 健脾和中) 黑木耳30g,红枣30枚。加水煮烂,早晚连汤食用,连服一个月。 外治: 1、当归15g 三七15g 白芷15g 煎水,热敷熏洗眼睑局部。 2、眼睑局部超声波导入当归注射液 3、新鲜柿子1个,切片,平卧敷眼。 针灸:取攒竹、鱼腰、丝竹空、 太阳、承泣、四白、合谷 脾虚加:足三里、脾俞、阴陵泉。 肾虚加:太溪、三阴交、肾俞、关元 血瘀加:太冲、血海、曲池。 耳穴压豆:取眼、心、肾、脾、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 眼周按摩:双手指点按眼周穴位 预防及调护 1、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 的睡眠。 2、注意用眼卫生,勿长时间的伏案 工作及熬夜。 3、忌食生冷,节制烟、酒。 4、注意防晒,加强体育锻炼。 5、经常眼周局部自我按摩。 郁证的中医调理与治疗 一、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郁不畅,而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类病证。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哭,善太息,失眠,咽喉异物感,食欲不振,胃痛,胁痛头痛、月经不调等。严重影响形体容貌美。 三、病因病机: 因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导致湿、痰、热、食、血郁结。日久可进一步伤及心、脾、肾,甚至导致虚损重证。 四、辨证治疗: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善太息,胸闷胁胀,脘痞嗳气,经前紧张,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6g 当归6g 白芍9g 茯苓6g 白术6g 炙甘草4g 香附6g 陈皮6g生姜3片 薄荷3g 膳食: 玫瑰金橘饼饮 玫瑰花6克,金橘饼半块。 将玫瑰花瓣洗净晾干,与切碎的金橘饼同放有盖的杯中,用开水冲泡。 2、肝郁化火 临床表现: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呕恶吞酸,口苦口干,胸闷胁胀,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火 散郁结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9g 茯苓10g 白术10g 白芍10g 当归9g 生地12g 丹皮9g 栀子9g 夏枯草10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