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4 2 3 A C B D 活动:将某山景观照片按从山麓到山顶的顺序排列 阔叶林 草甸 针叶林 荒漠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垂直地域分异及形成原因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其垂直分异的形成基础为不同海拔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自然要素 垂直变化 气温 降水 植被 随海拔逐渐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从山麓到山顶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形成了垂直自然带,在命名时除基带外不再冠有“温度带”,而直接用植被命名或前缀一“山地”。 二、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总结 1、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而得名。 2、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通过基带判断山体所在的温度带 从山麓到山顶的 变化规律类似于 赤道到两极的变 化规律 山麓自然带和当地 水平自然带一致 实例分析1: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 ) 1 实例分析2:(2004年·天津文综卷第5、6题)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 62°N~68°N B. 52°N~58°N C. 50°N~54°N D. 52°N~62°N B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N约1 100~1 800 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大约相差111 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N~58°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C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会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山体所在纬度 山体海拔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海拔愈高,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要素的垂直分异越明显,自然带数量愈多。 想一想:如果喜马拉雅山坐落在北纬65度,那么其基带是什么?垂直带谱变简单了还是变复杂了? 想一想:如果喜马拉雅山海拔只有3500米,那么其从山麓到山顶还剩下什么垂直自然带? 实例分析3:(2011·江苏卷 第13题)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 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A 读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形成了七个自然带,北坡只形成了三个自然带,与北坡相比珠穆朗玛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纬度低、海拔又低,水热条件从山麓到山顶的差异大,故自然带丰富。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热量条件好,主要影响相同一个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与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无关,故B项错误。坡度大与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也无关,故C项错误。 南北坡海拔高度相同,故D项错误 。 实例分析4:(2003年·上海综合卷)在以下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D 对于一个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越多。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其自然带数量多并且成为世界上山地自然带谱最完整最复杂的山地,故选D项。 4.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 (1)在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厦门市高三第一轮化学复习导学课时7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二)介绍.ppt
- 厦门市高三第一轮化学复习导学课时22导学案(溴与碘)介绍.ppt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关键施工技术介绍.ppt
-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介绍.ppt
- 晒课分数的基本性质(wanghuimin)介绍.ppt
- 山村的早晨介绍.ppt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利辛高级中学李林优秀)介绍.ppt
- 山东大学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介绍.ppt
- 山东济宁市教研会孙倩薇质量守恒定律介绍.ppt
- 山东建筑大学科学基础试卷介绍.ppt
- 高效评估正向和逆向能量基磁滞算子-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矢量磁滞模型.pdf
- 数据感知的可微神经架构搜索在小型关键词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器学习-微小机器学习-神经架构搜索.pdf
- 一项基于通知的提示处理过度智能手机使用-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智能手机成瘾.pdf
- 如果下棋的语言模型能够看见会怎样?-计算机科学-大语言模型-多模态训练.pdf
- ibLMFuzz: 针对黑盒库的 LLM 增强模糊目标生成-计算机科学-大语言模型-黑盒模糊测试-自动漏洞发现.pdf
- 多智能体 LLM 系统的规定与评估——原型与网络安全应用-计算机科学-大语言模型-多智能体系统-推理.pdf
- Buckaroo: 一种直接操作的视觉数据管理 工具-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pdf
- 远程协助或远程驾驶: 操作设计领域对 ADS 支持系统选择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远程操作.pdf
- 知道何时停止:来自生态学的关于构建目录、收藏和语料库的见解-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计算人文科学-音乐学.pdf
- 人密码上的混合经典量子彩虹表攻击-计算机科学-量子攻击-量子安全-密码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