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花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谢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怀。 其它常见意象的一般内涵: 空山:淡泊、宁静 木叶:萧瑟、飘零 孤舟:漂泊、无依 落花:伤感 竹:高节 三、熟记艺术手法专业“术语”,必事半功倍 古典诗词曲在写作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抒情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因此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再此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议论:叙述: 1.表现方法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学生应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去鉴赏诗词。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片以实写为主,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2.修辞手法 我们要善于用平常学习到的修辞知识去分析、鉴赏诗词。比喻、借代、对偶、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里,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望庐山瀑布》大胆的夸张,把瀑布一泻千里,末势犹壮的气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学思维,对这些诗句则一筹莫展。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运用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可见,懂得运用修辞知识去鉴赏诗词,则往往事半功倍。 3.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于诗词中,鉴赏时须注意。如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后两句从“雪白”“梅香”的特征出发,评判出梅雪均佳,各有千秋:梅花虽白,终究逊霄三分;雪白胜梅,但没有梅的清香。诗人通过这个评判在暗喻人们,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各有长处,但又是美中不足的,梅雪是这样,社会生活方面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 立 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四、品读全词,主动探讨: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给这一幅画加一个小标题。 2、通过这画面,你觉得词人(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 湘江秋景图。 慷慨激昂、积极进取。 景色明丽,万物竞争,其实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片: 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品读下片,积极探讨: 3、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怎样回答的?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形象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 忆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度过了)(稠)许多峥嵘岁月。 5、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何深意? 6、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管到哪里? 下片是“忆”字,它一直管到结尾。 形象地表明,我们年青一代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 上片是“看”字,它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7、如果说上片侧重写景,那么下片侧重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通过回忆往昔不平凡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且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意象”简释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五、赏析意象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思维与语言维果茨基论述.ppt
- 矢量转换为栅格(面状)论述.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论述.ppt
-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教程.doc
- 强直性脊柱炎总结.ppt
-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复审自测题教程.doc
- 使用__人的生活需要空气论述.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论述.ppt
- 墙脚护坡、台阶总结.ppt
- 特种设备目录2015教程.doc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