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与肥力调控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八章 土壤管理与肥力调控 8.1 土壤肥力评价 8.2 土壤耕性和耕作 8.3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改良与调控 8.4 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 8.5 土传病害与连作障碍的防治 8.6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8.7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调节与管理 8.8 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调控 8.1 土壤肥力 土壤能经常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有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营养因素:水分、养分 环境因素:温度、空气、水分 物质基础:水分、养分、空气 能量基础:热量 8.2 土壤耕性和耕作 土壤耕性(soil tillage)是指在耕作过程中土壤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及在耕作后土壤外在形态的表现。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耕作难易程度 2) 耕作质量好坏 3) 土壤宜耕期长短 改良耕性也就应该从调节土壤比表面积和控制土壤水分着手 土壤耕性的调控 (1)施用有机肥料,改变土壤的结持性(慢而持久); (2)改良土壤质地,主要是掺砂改粘(快而成本高); (3)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慢而持久)。 (4)提高耕作技术,适时耕作。(快但不持久) 8.3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改良与调控 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 1、土壤的肥力性状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土壤的水、肥、气、热、扎根条件以及有无产生毒害物质的协调程度。 2、耕作性状 耕作时的难易程度、阻力大小、耕作质量好坏以及宜耕期的长短等。 3、作物反应 出苗难易、快慢、整齐度、早发苗或晚发苗以及成熟早晚等。 ①客土法: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一年洪水三年肥” 漫砂畦口开低, 漫淤畦口抬高 ②深耕、深翻、人造塥 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 人造塥:可以是粘土,也可以是薄膜如沙地水稻种植 ③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④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⑤因土制宜,加强土壤管理。 土壤质地改良 1、能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 2、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3、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 4、改善土壤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1、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 2、合理的轮作稻茬 3、合理灌溉、晒垡、冻垡 4、施用石灰和石膏 5、土壤结构改良剂 结构改良 8.4 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 水分的调控是中心!!! (1)灌溉排水,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2)翻耕松土,改良土壤结构 (3)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气性 ——对旱作土壤,有中耕松土,深耙勤锄,打破土表结壳,疏松耕层等措施。 ——对于水田土壤,可通过落水晒田、晒垡,搁田及合理的下渗速率等措施。 (4)广泛采用如塑料地膜、温室栽培、阳畦、遮阴、风障、镇压等多种措施来调控土温,以利提早播种,提高土温,充分利用日光能,增加蔬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5)喷洒土面保墒增温剂(土面增温剂) 8.5 土传病害与连作障碍的防治 土传病害的防治: 农业措施----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换茬;深翻;堆沤。 物理措施----蒸汽消毒、灭菌;夏季高温闷棚消毒。 化学防治----化学药品土壤消毒;调节pH等。 生物防治----生物肥料等增加有益微生物 连作障碍的防治(大豆、西瓜等、设施蔬菜): 据日本北海道农业试验场资料,如以第一年豌豆产量为100%,连作2年为49%,连作3~4年为12%和8%。 五大原因-----养分亏缺;土壤反应异常;物理性状恶化;来自植物的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增加。 防治措施------轮作;培肥改土;种子包衣;农艺措施等。 8.6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影响养分有效性; 影响土壤理化性质; 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 作物对pH具有适应性。 作物对pH的适应性 甜菜、紫苜蓿要求中性和碱性 茶树、柑橘和羽扇豆要求强酸性和酸性 大多数要求不太严格 植物适宜的酸碱度---- 指示植物 酸性土壤:茶、映山红、栀子花 、算盘子、芒萁、岗松 碱性土壤:碱蓬、南天竹、凤尾草、蜈蚣草、枸杞等 钙质土壤:蜈蚣草、松叶草、碎米蕨、铁线蕨、肾蕨 等 龙爪柳、唐昌蒲、仙客来、郁金香等对氟化氢(HF)敏感,可作为检测HF污染的指标植物 (一)土壤酸性的调节 不仅中和活性酸,更重要的是中和潜在酸。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石灰需用量的计算: 石灰需要量=土壤体积×容重×潜在酸量×摩尔质量 石灰需要量=土壤体积×容重×CEC×(1-盐基饱和度) ×摩尔质量 !注意单位,注意等当量 影响石灰用量因素有: (1)土壤潜性酸和pH值、有机质含量、盐基饱和度、土壤质地等土壤性质;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