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治河模式2.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尧治河模式2

尧治河模式 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实践 王彦章 “中国全面小康要看山区,山区全面小康要看‘鄂西圈’,‘鄂西圈’全面小康要看尧治河,尧治河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凡到过尧治河村的领导、专家都发出的感慨。 尧治河村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范围内,率先提出建设“中国山区第一村”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 1988年的尧治河村 尧治河村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一个边远、高寒山村的典型样本。在发展起始的1988年,我国山区农村的共性特征几乎都在尧治河村集中体现: 一、尧治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很多中国山区农村一样,尧治河村自然资源富集,存在多样性、特色性和因时因地制宜科学利用的一面。水能资源、磷矿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这些宝贵资源代表了尧治河村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希望和机遇。 二、尧治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 1、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尧治河村位于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处的高山深处,平均海拨1600米,远隔保康县城120多公里,得不到中心城镇的经济辐射带动。全村4个村民小组、164户、649人。版图面积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亩。村民居住分散,交通天然阻隔。进出尧治河村,要四肢并用地攀爬悬崖峭壁上的木制“天梯”,翻越崇山峻岭。不通车、不通电,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阻断,使得尧治河人世代无从进行必要的经济能量交换。既得不到经济能量集聚,更无法得到经济能量扩张。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尧治河村先天被边缘化,游离于主流经济的社会分工体系之外。解放以前的国民党政权,连抓壮丁、征收苛捐杂税都不到尧治河村,可见这里交通艰险闭塞的程度之深。 2、农业生产原始,非农产业为零。“竖起的路、挂起的田”,“四月雪、八月霜”, 尧治河村土地贫脊,气候恶劣。水稻、小麦不适生长,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到1988年,尧治河村还是一个吃供应粮、穿烂衣裳、占煤油灯、住破草房,全村人均粮食不足300斤、人平收入不足300元的集体经济空壳村。 3、人才匮乏,资金奇缺。人才、资金、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和驱动力。然而,这些关键方面对尧治河来说都是问题。全村群众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并且还有数十人的智障村民(当地称“哑糊”)。群众收入单一,闲散资金奇缺。这使得尧治河村经济发展初始投入极其艰难。 4、市场条件差,村民组织涣散。信息渠道不畅通,供求无法对接。加之土地包产到户以后,村级党组织丧失集体经济基础,对群众的组织管理作用弱化。尧治河村群众各守自家几分薄田,一百个人一百个想法,自行其事,难以协调统一。要依靠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和各行其是、难以组织的涣散群众,来改造恶劣的生存环境,尧治河村发展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的尧治河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贫困、边远、高寒山村,在村党委书记孙开林一班人带领下,抢抓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创造了尧治河村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到“十一五”末,尧治河村工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亿元,年均增长1.56亿元,年均增长率130%;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4亿元,年均增长1.8亿元,年均增长率36%;实现税费由2005年的18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8亿元,整整翻了10倍,年均增长3300万元,年均增长率18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4600元增加到2010年的9000元,年均增长880元,年均增长率20%。尧治河村新型集体经济形成旅游、精细磷化工生产研发、磷矿开采、水电、酒业等多元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村级企业22家。 ——基础设施改善。尧治河村党委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环节,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悬崖峭壁上打通公路93.5公里,并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硬化,形成村内村外、农户矿点公路交通网络化格局;架通高低压输电线路131公里,实现户户通电;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00%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7个移动通信基站,安装程控电话,开通宽带网,建设尧治河网站,实现与外部世界的高效快捷连通,成为“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村”。 ——开放开发扩大。尧治河村逐步改变过去立足村内开矿办电的单一发展模式,大胆走出去,采取收购、买断、参股等办法,收购原县属5座水电站,并建成九里川电站,使全村水电站总数达到10座,装机容量达到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年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收购房县天源公司、房县黄磷厂、房县文升公司和襄樊乾泰公司,转化能力达到50万吨;投资320万元收购房县野人谷、野人洞风景区,并注入1500多万元进行改造升级;投资5000多万元在房县兴建准四星级宾馆,投资2000多万元收购原县酒厂,成立湖北尧治河楚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