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能量环境---2011级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能量环境 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又温暖了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衍, 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和温度组成了地球上的能量环境。另外,风、水流和火也可看作能量环境的一部分。 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时,其辐射强度大大减弱。而地球截取的太阳能约为太阳输出总能量的20亿分之一, 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只,地球就有赤道和赤道平面。有公转,地球就有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黄道面与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这个夹角的度数为23°26′。这就导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时间成周期性变化。 ④地貌: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都会引起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强度、时间(代表辐射的量)和光谱成分(代表辐射的光质)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2.1.1 地球上光的(紫外线、波长小于380 nm)、可见光(波长380-760 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 nm)组成(图2-1),大气层外缘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和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范围内。 (1)光的组成 ①微波和无线电波(0.4mm以上,一般1m以上):微波通讯、广播、电视等。 ②红外线(0.4mm-760nm):产生热效应。 ③可见光(760-380nm):分七色,红光(760-620nm)和蓝光(490-435nm)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谱。 ④紫外线(380-4nm):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和致癌作用,大气层允许290-380nm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⑤X射线和γ射线 (10-10-4nm):高能辐射,可伤害原生质,主要来自原子能。 (2)光质的变化 ①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 ②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③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是640-660nm的红光和430-450nm的蓝紫光,绿光最差。海带等红藻的类胡萝卜素吸收最强的是绿色光。光合细菌的叶绿素的吸收峰值在800-890nm。 (2)光质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形成。 青、蓝紫光与紫外线抑制植物茎的伸长,使植物成矮小形态,茎干粗短,叶小、毛绒发达。高山上无高大树木,植物具特殊的莲座状叶丛。短波光(青蓝紫光)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促进植物色素的形成,高山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 (3)光质影响动物的活动和水生植物的分布。 灵长类、鸟类、鱼类、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发达的色觉,鱼类对绿、蓝、红光比较敏感。太阳鱼(Lepomis)的视力灵敏峰值在500-530 nm波长,有利于鱼在水中觅食。昆虫的可见光范围偏重于短光波,这便是用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的机理。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水的上层被吸收,红光在4 m深水中光强1%,只有500nm200 m左右。4)光质影响光合作用产物。 红光对糖的合成有利,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促进鸡的繁殖,短波光(蓝光)有助于生长。 (5)红外和紫外光对动物的影响: 短波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引起人类皮肤产生红疹及皮肤癌,和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紫外线又是昆虫新陈代谢所依赖的。长波红外线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1.3地球上光强度的变化 ①空间:高纬度,低强度。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m,入射光能的70%,海平面为50%。 坡向:北纬23°26′以北,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度有关, 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②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 早晚强度较低 ③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15m深处,50%衰减。 根据光照强度将水体分为: 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大于等于代谢能。 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2.1.4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4.1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形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