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5 第12讲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2.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三)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三、选修内容
(选修四)毛泽东;?时段特征概览;阶段
特征;考 向 聚 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课件 选修三1-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复习课件.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件.ppt
-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课件 选修三1-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1.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4.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2.1 价值与价值观》课件.ppt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2.ppt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5 第13讲.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选修一.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选修二.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选修四.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4 第10讲.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2 第6讲.pptx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二部分 专题1.pptx
- 酒钢三中优质课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ppt
- 通史复习: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套课件 第二部分 专题2.pptx
- 酶 教学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