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微生物检验鉴定技术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reak plate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二、分离纯化 4、富集培养法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它微生物。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二、分离纯化 5、厌氧法 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它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溶解氧。然后快速冷却,并进行接种。接种后,加入无菌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与空气隔绝。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 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把所分离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再把培养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厌氧培养装置中。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三、培养 1、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好氧培养(Aerobic Incubation) :也称“好气培养”。 厌氧培养(Anaerobic Incubation):也称“厌气培养”。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三、培养 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类。   固体培养:solid incubation   液体培养:liquid incubation 第二节 微生物常规 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二、生理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试验 第二节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微生物培养特性观察 E. Coli (G-) 绿脓杆菌单鞭毛 S. aureus (G+) 梭状芽孢杆菌 曲霉 青霉 酵母 炭疽芽孢 革兰染色法,丹麦病理学家C.Gram 创立(1884 ) (1)涂片: (2)晾干: (3)固定 (4)结晶紫色染色:1min。 水洗 (5) 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水洗 (6) 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7) 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水洗 (8) 晾干: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9) 镜检: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 (10)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浸过油的镜头: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细菌染色玻片用废擦镜纸将香柏油擦干 Gram’s staining 第二节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2、微生物培养特性观察 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 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性状观察 A.深浊度:观察是否透明、轻度浑浊、中度浑浊或极度浑浊,还有均匀浑浊、颗粒状浑浊、絮状浑浊。 B.沉淀:试管底有无沉淀,沉淀物呈颗粒状、粘稠状或絮状。轻摇时云雾状、絮状或发辫状升起。 C.表面:有无菌膜及附着于管壁的菌环 D.色素及气味 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性状观察 A.大小:菌落直径在1mm以下为露滴状菌落;1-2mm为小菌落;2-4为中等大菌落;4-6mm或更大为大菌落。 B.形状:有圆形,有规则形、根足形、菌丝状等 C.边缘:有整齐、锯齿状、纤毛状、卷发状等 D.表面:有光滑、湿滑、粗糙、颗粒状、皱丝状、同心状、放射状等 E.降起度:有角平、隆起、脐状、扭扣状 F.颜色:有无色、白色、灰白色、金黄色、柠檬色、绿色、红色等 G.透明度: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2、微生物培养特性观察 1)细菌的培养特征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