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惠普“世纪整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惠普“世纪整合”

新惠普“世纪整合” ------如何监控整合的实施? 〖“天呐!惠普疯了吗?”〗 当2001年9月4日惠普“女强人”卡莉·菲奥里纳向全世界宣布惠普计划与康柏合并时,全世界都惊呆了!因为这将是全球IT产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合并:涉及的资金规模达到800亿美元,人员多达十几万人,合并项目仅中国区就多达1000多个!于是,“世纪合并”的惊呼声响彻华尔街。 对于文化整合,我们都知道文化的力量是最强大、最持久的,文化整合成功与否将是整个整合成败的关键。而温和持重的“惠普之道”与康柏新锐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管理结构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将双方的文化无缝捏合到一起? 对于知识整合,IT业相对于制造业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的核心价值几乎全在人的脑子里,设备、厂房的价值微乎其微,而如果一方员工不肯吐露其“知识库存”,无疑新惠普就将变成一个虚胖的空壳!——如何让员工愿意倾其所有呢? 一时间,质疑声、辩解声、讨伐声,相互交织,火星四射。很多业内人士都担心这两个IT巨头的合并将带来一场混乱甚至灾难,甚至于惠普创始人家族拍案而起,意欲诉诸法律以阻止这一疯狂之举。直到去年3月19日,在类似于全民公决的惠普股东投票中赞成派压倒反对派,一切才算尘埃落定,这辆“世纪合并”战车才得以在同年5月8日正式启动。但冷眼旁观者仍大有人在。 〖出人意料的成绩单〗 整合后的新惠普不仅顺利完成了与康柏的整合,而且还在经济低迷、恐怖袭击、战争阴云的笼罩下依然拿出了漂亮的财务业绩:2003年5月21日,惠普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截至4月30日,第二季度惠普运营收入与第一季度179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亿美元;利润总计为11.4亿美元,较第一财季增长4%;净收入则达到了6.59亿美元,每股盈余0.22美元。这一结果甚至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此前最乐观的预期,也高于所有观望者的预期。与此同时,惠普在中国市场同样高歌猛进。根据IDC对2002年中国IT服务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统计显示:惠普已然位居中国IT服务市场第一;在去年第四季度市场零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惠普增长了27%。 CEO卡莉可以自豪地宣布:这场“世纪合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今年5月,她在给惠普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在19个月前惠普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原则,那就是‘越大越好’。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是完全正确的!”同期,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也对外宣称新惠普在中国区的整合顺利得近乎平淡。 那么,在不被各界看好的情况下,惠普到底是如何实现顺利整合的?尽管大家对结果谈论得很多,但对这个神秘而漂亮的磨合过程,却知之甚少;尽管大家对品牌、战略、渠道聚精会神,但对企业的内部整合却关注甚少。而这些,才是本次合并对业界最具借鉴意义的部分。 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负责本次重大合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进行实施的关键人物、本次合并专设机构:中国惠普“合并与整合办公室”(MIO)主任、原中国惠普首席知识官(CKO)高建华,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第一次向外界揭开了惠普康柏顺利整合的神秘面纱…… 在媒体曝光惠普、康柏即将合并的消息犹如一声惊雷,已引得各界一片哗然之际,当时的中国惠普员工却由于总部“保密工作”的出色而对此惊天大事还一无所知,直到有的员工打开电脑登陆互联网……惠普总部才在仓促间通过局域网公开此事。当消息确认后,不少惠普员工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怎么可能?为什么要兼并康柏?!” 惠普内部的“不理解”倒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这次并购实在有违“常理”。在我们所有人的概念里,几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只有具有互补性的兼并,才是合理的,也是我们以前所见到过的。可……这惠普与康柏之间的“同质化”也太严重了!本次合并在中国区的“操盘手”高建华打了一个比方,很说明当时惠普员工的困惑:“即便是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虽然都是汽车,但也有产品定位的差异,奔驰是高贵的,而克莱斯勒更大众一些。可现在惠普和康柏,就像丰田合并本田,不仅产品极为相似,连产品定位都太相似了。这种兼并以前谁都没见过!”而具体到中国惠普的员工,这份困惑更平添了一分,那就是“兼并康柏(中国)有什么用?”因为虽然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都举足轻重,但具体到中国市场,无论品牌、营销还是服务,康柏都要远远逊于惠普,仅仅是充斥市场的康柏“水货”,就让康柏(中国)上下颜面无光。在此情景下,兼并康柏(中国)在有些惠普员工看来,无异于背上了一个包袱,这让人不禁想起二战期间德军对意大利军队一直不争气的抱怨。 〖将风险摊在阳光下〗 接下来的几个月,发生在惠普内部的就是两件大事,而且都是公开的。 一件事是公司管理层要向疑问声四起的员工们解释:惠普兼并康柏的意义究竟何在。应该说,在惠普CEO卡莉·菲奥里纳多次公开声称惠普的头号对手就是“巨无霸”IBM,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