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长型(growth form):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例如,生活于非洲、北美、澳洲和亚洲的许多荒漠植物,虽然它们可能属于不同的科,却都发展了叶子细小的特征。细叶是一种减少热负荷和蒸腾失水的适应。 生活型是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适应,有相同的适应特点。 生态型物种在特定生境中的变异群 生长型根据植物的体态进行划分,可以看做是生活型的一种划分。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mosaic)。镶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microcoense)。 小群落的形成是由于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致,动物活动以及人类的影响等。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受到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制约。 群落的时间格局 如果说植物种类组成在空间上的配置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话,那么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就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在某一时期,某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1)世纪演替 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而发生。????(2)长期演替 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作为长期演替的实例。????(3)快速演替 延续几年或十几年。草原弃耕地的恢复演替可以作为快速演替的例子,但要以撂荒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源就为条件;不然弃耕地的恢复过程就可能延续达几十年。 ?以下照片是一块林地被采伐后几十年的演替过程。 ?2.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原生裸地是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火山熔岩或冰川运动都形成了典型的原生裸地。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开始于次生裸地(原有植物被去除 )上的群落演替。 ?3.按基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1)内因性演替 这类演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得到改造,然后被改造了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2)外因性演替 这种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气候发生演替(由气候的变动所导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变化所引起)、土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的演变)、火成演替(由火的发生作为先导原因)和人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 5.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自养性演替中,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例如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多数群落的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类型,称为周期性演替。例如石楠群落,其优势植物是石楠,在逐渐老化以后为石蕊(一种地衣)所入侵,石蕊死亡后出现裸露的土壤,于是熊果入侵,以后石楠又重新取而代之,如此循环往复。 * 3.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顶极群落的特征 演替顶极学说 * 演替顶极学说 单元顶极学说(F.E.Clements,1916) 多元顶极学说(A.G.Tansley,1954) 顶极格局学说(R.H.Whittaker,1953) * 单元顶极学说(F.E.Clements,1916) 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由当地的气候决定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气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