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泌尿 第八章 泌尿 目的要求: 了解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肾单位功能解剖特征; 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及调节; 掌握尿的浓缩与稀释。 概 述 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摄入过多或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经血液循环由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与排泄物: 1、呼吸器官:主要是CO2、少量水份和一些挥发性物质,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 2、消化器官:肝代谢产生的胆色素及小肠分泌的无机盐(如钙、镁、铁等)随粪便由大肠排出。 3、皮肤:代谢终产物的一部分水、尿素、无机盐可由皮肤排出体外。 4、肾脏:由含氮化合物代谢所产生、比较难扩散的终产物如尿酸、肌酸、肌酐等;脂肪代谢产生的非挥发性酸的盐(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及部分摄入过量的和代谢产生的水、电解质等均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泄。 肾脏排出的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对维持渗透压、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和血流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 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四节 排尿 (一)逆流倍增模型 甲、乙两管之间的膜M1能主动从乙管中将NaCl不断泵入甲管,而对水通透性很低,当含NaCl的溶液在甲管中向下流动时,甲管液中NaCl浓度↑,而乙管由上向下NaCl浓度也↑。 丙管内液体渗透浓度低于乙管,由上向下流动,丙管和乙管之间的膜M2对水有通透性,丙管内的水可通过渗透作用不断进入乙管,液体在丙管内向下流动过程中,溶质浓度由上至下逐渐↑,丙管下端流出的液体成了高渗溶液。 下一页 上一页 高渗 高浓度 (二)髓袢的逆流倍增机制 肾髓质部的渗透梯度是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基础。结构基础是髓袢降支与升支中的小管液流动的方向不同,构成的逆流系统。 下一页 上一页 1、升支粗段:由于该段主动重吸收NaCl而对水不通透,其结果是小管液在向皮质方向流动时渗透压逐渐↓,而周围组织由于NaCl聚集,渗透压↑。 2、降支细段:对水通透而对NaCl和尿素相对不通透。由于从外髓部向内髓部渗透压逐渐↑,降支中的水不断进入组织间隙,使小管液由上至下形成渗透压逐渐↑,至髓袢折返处,渗透压达峰值。3、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对尿素中等通透。 4、髓质集合管:髓袢升支对尿素中等通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皮质部及外髓部的通透性很低,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很大。尿素从内髓部的集合管扩散进入肾髓质,肾髓质渗透压进一步升高。所以内髓部组织高渗是由NaCl和尿素共同构成的。 下一页 上一页 VP可增加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高内髓部的渗透压。严重营养不良时,尿素生成减少,使得内髓部高渗的程度降低,从而减弱了尿的浓缩功能。 三、直小血管的作用 深入髓质的直小血管是“U”型,构成逆流交换系统,并与髓袢平行。血液在直小血管下降过程中,Na+和尿素不断升高。在血液折返进入直小血管升支时, Na+和尿素又重新扩散到组织间隙液中,而且还可以再进入直小血管降支。这样Na+和尿素可以不断地在直小血管降支和升支之间循环运行, 下一页 上一页 因而髓质的溶质不会被血浆大量带走。从降支渗透出的水量一般小于返回升支的量,所以水可随血浆返回体循环,因此,直小血管的作用是维持肾髓质的渗透梯度,仅将髓质中多余的水和溶质带回血液循环。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凡能影响它们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尿的生成。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主要因素有: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流量。 下一页 上一页 (一)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高等脊椎动物两侧肾的肾小球滤过面积及其通透性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有变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官腔变窄或完全堵塞,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如果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增厚,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滤过量减少。 另外,当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电化学屏障作用减弱,可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甚至血细胞滤过量比正常时增加,从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下一页 上一页 (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凡能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渗压的因素都能影响到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从而影响到肾小球的滤过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点题目(200题)与答案种数.docx VIP
- 本特勒电动汽车平台电池包技术--本特勒BENTELER.pdf VIP
-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远程支付应用 第4部分:文件数据格式规范.pdf VIP
-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df VIP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完整版2024.pdf VIP
- 2024年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趣味知识竞赛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docx VIP
- 石油科技成果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pt VIP
- 生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pdf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