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_需要、动机与价值观.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_需要、动机与价值观

二、动机的功能 1 2 3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激活功能 三、动机、内驱力和诱因 (一)动机与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内驱力或基本的内驱力继发性内驱力或社会性内驱力 (二)动机与诱因 凡是能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均称为诱因。 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 正诱因; 负诱因。 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有机体外部。 (三)动机、意向和愿望 需要和动机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差异。 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意向。 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愿望。如果愿望 仅停留在头脑里,不把它付诸实际行动,那么这种需要还不能成为活动的动机。 四、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的和卑劣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五、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有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随着动机强度的不断增加,有机体的活动就会更加高涨,活动效率也就越高,与此类似,活动动机很低,通常工作效率也就低。 这种现象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 & Dodson,1908)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 低 高 效率水平 高 低 容易 一般程度 困难 总结原理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六、动机理论 人有两大类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 这两种本能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自由发展,常常受到压抑而进入无意识领域,并在无意识中并立共存,驱使我们的行动。 弗洛伊德 他把人的心理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背后潜藏的动机,只分析意识领域是不够的,还要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冰山 意识领域 无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把人格看做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不是相互对立的领域,而是作为一个活动的整体,人的行为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总之,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受意识排斥的一系列非理性的冲动,人类最基本的动机是无意识的、不受理性控制。 (二)内驱力理论 认为个体的活动都起因于有机体因内在需求的缺失而产生的内驱力。 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 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赫尔(1884---1952年) 要形成学习行为,则必须降低需要或由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为了使被强化的习惯产生行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诱因,而且必须引起内驱力。 因此,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S E R )等于内驱力(D)、诱因(K)和习惯强度(sH R)的乘积。这样,反应潜能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S E R =D×K×sHR (三)认知论的动机理论 1.期望理论 托 尔曼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这是期望理论的原始形态。 期望理论必须解决动机的两个问题:(1)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2)目的的价值如何? 托尔曼 (Edward C. Tolman) 弗罗姆(1964)提出用效价(valence,简写为V)、期望(expectancy,简写为E)和力(force,简写为F)构成人类的动机作用模式。 他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是一切结果的效价及期望强度之间的积,用公式表示如下: F=V×E V表示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 E 表示期望,是指个人预测特定行为在达到特定结果时的主观认知。 2.认知失调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把认知失调作为一种动机。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具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有关的态度与行为的认知变得协调起来,因而具有动机作用。 3.归因理论 ? 所谓归因即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维纳的四因素归因理论: 他认为在分析他人的行为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和不稳定是第二个重要的问题 。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努力大小、幸运与否。这4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 成功行为决定因素分类 稳定性 内在的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