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质量传递过程选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传质推动力与参考条件下的传质推动力不同时,可用以上公式估算传递系数。 例如,在传质实验中,人们常常在一个参考推动力(xA0,1 - xA?,1)和已知(NA0 /NB0)的条件下测取NA0,1的数据,并保持一个确定的流动条件。于是有 界面传递系数的滞止膜模型 (17) 膜模型公式的应用方法 (22.8-s.15) 对于流动条件与实验相似但浓度条件不同的应用案例2,我们有 界面传递系数的滞止膜模型 (18) (22.8-s.16) (22.8-s.17) (22.8-s.18) 于是有 界面传递系数的滞止膜模型 (19) (22.8-s.19) (22.8-s.20) (22.8-s.21) 然后得到 无因次剖形定义为 滞止膜模型的无因次剖形 (1) (22.8-s.22,23) (22.8-s.24,25) 无因次坐标定义为 根据式(19.4-14) ,浓度剖形为 利用无因次变量,上式可写为 滞止膜模型的无因次剖形 (2) (22.8-s.26) (22.8-s.27) 即 对于温度剖形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22.8-s.28) 此两式可表示成通用形式 滞止膜模型的无因次剖形 (3) (22.8-s.30) (22.8-s.31) 对于低传质速率, 无因次剖形是一条直线。 滞止膜模型的无因次剖形 (4) 右图清楚地展示了相界面传质对温度剖形和浓度剖形的影响。 一维传递假设 在填料、催化剂颗粒表面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上述假设不一定可行。 滞止膜模型的主要缺点 膜厚与传质速率无关 缺乏可靠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支持。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1) 在许多实际传递过程中,相界面被几何条件或流动条件约束成一个个小区域,如流体流经散堆填料颗粒的表面,每一片区域稳定存在的时间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周期中相界面邻域里难以形成稳定的滞止膜区间,因而膜模型不适用于这类过程。 针对这类过程的特点,基于一维非稳态传递理论的渗透模型更为合适。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2) 渗透模型的物理图像 1. 假设在每一片界面形成时,相界面领域里的物理量场都是均匀的; 2. 直到其消亡的整个存在周期中,该相界面的物理量值与流体主体不同且保持恒定,从而在相界面邻域里形成物理量梯度而导致传递发生; 3. 在该相界面的存在周期中,物理量传递的渗透深度很小因而可以近似用半无穷空间中的一维非稳态传递过程来描述。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3) 渗透模型的数学模型 根据其物理图像和第四讲对一维非稳态传递过程的分析,在相界面的存在周期中,其邻域中的浓度剖形可以表示为以下无因次函数: 式中?x代表到相界面的无因次距离: (22.8-11)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4) 类似地,相界面邻域里的无因次温度剖形也可表示为 到相界面的无因次距离?T的定义式为: 式中的?为相界面的无因次摩尔平均速度。 (22.8-12)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5) 无因次摩尔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 (22.8-13) 根据第四讲的分析,? 亦可以表示为相界面浓度的隐函数: (20.1-17)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6) 于是相界面分子传质速率等于 于是有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7) 取NA0+NB0趋于零时的极限,有 通量比等于: 于是速率因子等于: (22.8-14) (22.8-15) (22.8-17)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8) 传递系数校正因子等于: (22.8-16) 类似的处理也可以用于能量传递,只需在传递系数表达式中用?Cp替代c,用?替代DAB ,得到: (22.8-17) 界面传递系数的渗透模型 (9) (22.8-19) 比较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的表达式,得到: 上式可进一步改写为: 表达成无因次准数形式,得: * * * * * * * * * * * * * * * 传递过程典型问题的解 绪 言 (1) 相际传递现象在化学工程中广泛存在。例如:流动阻力和非均相分离涉及相际动量传递;换热器和空气冷却器涉及相际能量传递;吸收、精馏、萃取、干燥和非均相化学反应涉及相际质量传递。尤其是从事分离设备和化学反应器的研发和设计,更是必须了解相际传递速率的信息。因此,相继传递过程的分析是分离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领域里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有时甚至成为决定研究结果是否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因素。 绪 言 (2) 由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比如错综复杂的几何结构,难以确定的边界条件,复杂条件下的物性变化规律不确定等),以及缺少有效的数学工具,我们至今还无法对大多数工程问题中的传递过程给出详细的分析和精确的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