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迁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通过迁地保护,可以深入认识被保护生物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和进化关系、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规律,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和检测提供依据,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中国麋鹿的迁地保护与遗传多样性现状
张林源 陈耘 于长青
【摘要】:麋鹿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在中国灭绝已有1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从中国流传到国外,多圈养在动物园和庄园中,主要为人工种群。中国从50年代开始引进麋鹿数只,未形成规模,到80年代才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麋鹿迁地保护工作。1985年北京南海子和1986年江苏大丰分别引进麋鹿38只和39只,拉开了麋鹿在中国重引进的序幕。1993年又在湖北天鹅洲建立了麋鹿自然保护区。之后,又被输送到海南、上海、秦皇岛、济南、天津、石家庄等地。麋鹿在中国已形成了三大种群和十几个小种群,总数超过600。现在,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共有2000余只,均为18只的后代,其近亲繁殖程度很高,曾出现过严重的近交衰退。主要表现在生命力衰退,寿命缩短,畸形个体出现,野性丧失等。但经过几次建群过程和重组过程,使大量有害基因丧失,麋鹿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和纯合,安然度过瓶颈期,近交耐受力增强,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纯合的现代麋鹿种群。通过对中国现有麋鹿的研究表明麋鹿已充分适应故土的自然环境,生产期、产仔率、成活率以及生命力都有所改变。相信在中国重新恢复麋鹿的自然种群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单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关键词】:麋鹿 南海子 迁地保护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S863【正文快照】:
糜鹿(ElaPhuru:da“dl’anu:)是中国的特产鹿科动物。以其脸像马脸,蹄像牛蹄,尾像驴尾,角像鹿角的特殊外部形态被人称为“四不像”。在糜鹿的沧桑历史中,糜鹿数量的变化与战争和环境变化密切关联,其浓厚的传奇色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糜鹿在中国重引进的进行,对糜
四川保护生物多样性 梅花鹿将重返九寨沟
2010-08-26 06: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祝楚华 共 0 条评论
昨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成都商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四川划定了13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包括岷山区域、邛崃山区域等。四川梅花鹿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但其稀有程度与大熊猫不相上下,且分布范围比大熊猫狭窄许多,且仍呈缩小趋势。
昨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成都商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四川划定了13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包括岷山区域、邛崃山区域等。
四川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10年将通过抢救性行动和迁地保护等措施,使四川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至2020年得到明显遏制,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得到有效保护。其中,采取的重点行动包括将四川梅花鹿重新引入九寨沟以及推进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立法等。
生物多样性 面临8大威胁
据介绍,除了5.12汶川大地震等突发因素,四川生物多样性还面临气候变化、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旅游开发、森林及草原等火灾、外来入侵物种、环境污染、农业遗传基础脆弱化等8大威胁。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论坛上获悉,由于大量水电项目的梯级开发,岷江上游的鱼类从上世纪50年代的40种,下降至如今的1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已经在汶川河段消失了。此外,道路交通工程也是造成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种群隔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来物种入侵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目前,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四川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有:紫茎泽兰、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银鱼、牛蛙、福寿螺等。
13个区域 将受优先保护
据省环保厅透露,《行动计划》在全省划定的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分别为:岷山区域、邛崃山区域、凉山区域、金阳―布拖区域、若尔盖湿地、贡嘎山区域、石渠―色达区域、稻城―理塘海子山区域、木里―盐源区域、米仓山―大巴山区域、巴塘竹巴笼―白玉察青松多区域、攀枝花西区―仁和区域、筠连―兴文―古蔺―叙永―合江区域。
此外,全省还划定了泸沽湖湿地、邛海湿地、卡沙湖湿地、升钟水库、二滩水库、白龙湖、紫坪铺水库、观音湖等8个重要湖泊(水库)湿地,以及金沙江雷波至合江段、大渡河双江口以上流域、马边河马边段、阆中构溪河、嘉陵江南充段等5个重要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