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避雷针浅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雷针 物理实践课 ——避雷针 目录: 1.避雷针的发展历史 2.避雷针的形状 3.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4.不使用避雷针造成的伤害 5.参考文献 6.附录 避雷针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发明避雷针最早的国家。三国、南北朝之时就有此物,那时称为“避雷室”,宋朝称为“雷公栓”。它安装在建筑物上。现存的广西真武阁四栓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了使厅堂避开雷击而设计的。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于1688年游历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新事》,书上记载:“当时,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根很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若遭雷电电流就会以龙舌沿线下行地底,房屋遭不到破坏。”由此可见,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避雷针最早的国家。 避雷针的发展历史 避雷针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 避雷针的形状 a.直击雷避雷针 b.特殊避雷针 c.提前预放电 避雷针 避雷针的形状 a.适用于石化仓库、广播电视、加油站、建筑大楼、信标台,通信基站、气象台、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 b.适用于较高的建筑大楼微波通讯站、雷达基站、信标台,通信基站、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天文气象台等重要场所。 c当避雷针截受雷击时,由接闪体接闪,通过雷电波形处理装置,利用外壳与中心接地杆之间有3mm间隙,构成耦合电容,同时外壳通过一个电感线圈接地(中心接地杆)当下行先导接近接闪器时,由于频率极高,电感呈开路状态,电容对高频呈现短路特性,因此耦合电容作用下,接闪器表面电场强度迅速增加,直至触发雪崩过程,从而能在顷刻间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以至有效的达到防雷害保安全的目的。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针是保护高建筑物免遭雷击的装置。它是一根粗铁条(或铜条),尖锐的一端伸出所要保护的建筑物的上空,另一端和深埋在地下的金属板很好连接。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制成的。集中在导体尖端的大量电荷,其电场强度大到使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起的放电现象,叫做尖端放电。当带有大量电荷的雷雨云接近地面时,就会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异号电荷,这时避雷针尖端处的电荷密度很大,从而电场强度也很大,因此产生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尖端周围的气体分子被电离而产生大量的离子,与尖端所带的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发生中和;与尖端所带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空间。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尖端放电效应使地面感应的电荷减少,总效果相当于感应电荷从避雷针的尖端放到空间。利用避雷针尖端缓慢而连续地放电,避免了雷雨云与大地之间剧烈的瞬间火花放电(雷击),因而防止了雷击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避雷针实际上是一个“引雷”针。可见,要使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更容易使建筑物遭受雷击损害。 不使用避雷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文明实录》 2.百度百科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工程施工 4.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自然卷 附录: 人员 贡献 张玉珊 演讲,微调 李晨宇 避雷针的形状,整理全部 李维靖 工作原理 许晓鸥 发展历史,工作原理 范思琪 不用避雷针危害图片 文静蕊 典故,发展历史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