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证据1

第九章 证据 第一节概述 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日常生活中证据的概念: 用已知的事实去认识(证实)未知的事实。 立法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证据制度 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制度和规则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证据,哪些主体应当提出证据,怎样运用证据进行诉讼,以及诉讼中的证明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标准。 证据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云南杜培武案 案情简介:      1998年4月22日,昆明警方在一辆弃置的微型面包车内发现了杜培武的妻子昆明市公安局的干警王晓湘和石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被人枪杀的尸体。而此刻正在焦急寻找妻子的杜培武已经被列为重大犯罪嫌疑人。在经过70余天的侦查和刑讯之后,杜培武终于招供,并“揣摩”审讯者的意图编好了杀人现场,但是作案的凶器——王俊波携带的一支七七式手枪却一直没有下落。1999年2月5日,杜培武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权利终身。经过二审,云南省高院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000年6月17日,杀害“二王”的真凶杨天勇在另一案件中落网,而那把作为杀人凶器的手枪也赫然出现…… 三、证据的本质特征 (一)证据的客观性 (二)证据的关联性 (三)证据的合法性 (一)证据的客观性 1. 诉讼证据有自己客观存在的形式。 2. 诉讼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作为证据内容的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二)证据的关联性(相关性) 哲学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证据的关联性是实质性的关联 (1)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是客观的。 (2)证据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联的形式、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确定关联性是一个非常重要又极为复杂的过程。 应当排除关联性的情况: (1)类似行为。其他案件中与本案相似的情况,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2)品格事实。行为人的一惯表现,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3)表情。如脸色苍白,语无伦次。 (三)证据的合法性 对证据必须依法加以收集和应用。 (1)收集证据的主体要合法 (2)证据来源和程序要合法 (3)证据的形式要合法 (4)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第43条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 : “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05(二)68.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法庭审理期间李声称侦查人员曾对其实施刑讯逼供,李妻也提出其证言出自侦查人员的威胁、引诱、欺骗。经法院查明,上述情况属实。下列证据材料哪些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A.李某的有罪供述 B.根据李某的有罪供述找到的杀人凶器 C.李妻的证言 D.根据李妻的证言找到的李某转移被害人尸体时使用的布口袋 第二节证据的种类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一、物证p155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存在位置 指物证所处的位置、环境、状态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等特征。 外部特征 指物证的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图纹等特征。 内部属性 物证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 (二)物证的种类 1、犯罪工具。 2、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物。 3、实施犯罪行为时所留下的痕迹及留有犯罪痕迹的物品。 4、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 5、在犯罪过程中或者犯罪后,犯罪人为掩盖罪行、对抗侦查而伪造的各种物品和物质痕迹。 6、其他可供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物品和痕迹。 (三)物证的特征 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物证的特性: 1.对科技的依赖性。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才能发现其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