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常说的“腹肌”一般指的是“腹直肌”,只有两块,成对分列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每块腹直肌可以有3-4个 肌腹,即肌肉可以收缩 而隆起的部份。每个人 有几块肌腹是先天决定 的,不会因为锻炼而多 长出来一块或几块。只 能是因为锻炼使肌纤维 发达而显示出来或因为 肌纤维薄弱未能显示出 来。 *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二节 骨 骼 肌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一、概 述 肌的构造和分类 肌的起止和分布 肌的辅助结构 二、头 肌 三、颈 肌 四、躯干肌 五、四肢肌 第二节 骨 骼 肌 四、躯干肌 (一)背肌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 (五)会阴肌 (一)背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四、躯干肌 斜方肌 上提/下降肩胛骨, 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如:耸肩 瘫痪 —— “ 塌肩 ” 背阔肌 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固定可引体向上。 如:背手姿势 (一)背肌 四、躯干肌 竖脊肌 后伸脊柱,维持直立;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一)背肌 四、躯干肌 1 胸大肌 使臂内收、旋内、 前屈; 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提肋助吸气。 (二)胸肌 四、躯干肌 与膈肌配合,参与呼吸运动。 4 肋间内肌 5 肋间外肌 (二)胸肌 四、躯干肌 2 胸小肌 3 前锯肌 4 肋间外肌:提肋助吸气 5 肋间内肌:降肋助呼气 (二)胸肌 四、躯干肌 6 肋间最内肌:降肋助呼气 (二)胸肌 四、躯干肌 (三)膈 胸腔与腹腔之间,向上膨隆的穹窿状扁肌。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及腰椎前面,肌纤维移行为中心腱。 四、躯干肌 收缩时下降,助吸气;舒张时上升,助呼气。 (三)膈:主要的呼吸肌。 四、躯干肌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三裂孔 T12 主动脉、胸导管 主动脉裂孔 T10 食管、迷走神经 食管裂孔 T8 下腔静脉 腔静脉孔 高度 穿行结构 名称 (三)膈:三 个 裂 孔 四、躯干肌 1 前外侧群 2 后群 3 腹肌形成的特殊结构 (四)腹肌:胸廓和骨盆之间,主要组成腹壁。 四、躯干肌 腹股沟韧带 腹 直 肌 鞘 白 线 腹 股 沟 管 腹股沟三角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四)腹肌 四、躯干肌 1 前外侧群 前 外侧 腹直肌 作用:保护、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器官位置的固定; 收缩时,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 降肋助呼气; 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腹直肌 (四)腹肌 四、躯干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2 后群 (四)腹肌 四、躯干肌 腰方肌 腰大肌 作用: 下降和固定第12肋, 并使脊柱侧屈和后伸。 3 腹肌形成的特殊结构 (四)腹肌 四、躯干肌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鞘 白 线 腹股沟管 腹股沟三角 3 腹肌形成的特殊结构 (四)腹肌 四、躯干肌 (1)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个三角形裂孔为腹股沟管的浅环。 3 腹肌形成的特殊结构 (四)腹肌 四、躯干肌 (2)腹直肌鞘 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弓状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的后层完全转至 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 以下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鞘后层呈凸向上 方的游离下线,称弓状线(半环线)。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 弓状线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 〈脐下3~4cm〉 腹直肌鞘前层 3 腹肌形成的特殊结构 (四)腹肌 四、躯干肌 (3)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有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 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 〈脐下3~4cm〉 白 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