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能定位 语言中枢 * * * * * 非 4、牵张反射 (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所发生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肌肉总是处在一种轻度持续收缩状态。 3、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当一侧肢体受到伤害刺激时,同侧肢体屈缩,屈肌收缩而伸肌松驰来避开伤害。 当刺激强度加大时,出现对侧伸肌反射。 (二)脑干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易化区:在延脑、脑桥外侧区和中脑向上延伸到间脑。 抑制区:在延脑腹内侧,受大脑皮质运动区、纹状体,小脑控制。 如: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 (三)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构成,与平衡功能有关。 (2)脊髓小脑:由蚓部和小脑半球中间部构成。精确调节肌肉的活动和纠正运动偏差,协助大脑皮质对随意运动的适时控制。 (3)皮质小脑:小脑半球的外侧部。与运动计划的形成、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交叉支配(头面部是双侧); 具精细的功能定位,倒置安排(头面部是正立);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代表区的某一点,只能引起个别肌肉收缩。 (四)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皮质脊髓束及其功能 (五)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1)皮质—纹状体通路;(2)皮质—脑桥—小脑通路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姿势反射,以配合随意运动的进行;维持平衡。 手足徐动症:运动过多,肌紧张低下 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症):运动过少,肌紧张亢进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1、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只由脊髓的部分节段和脑干相应核团发出; 中枢发出神经后,必须在相应的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抵达效应器。 中枢:全部胸椎和第1—3腰椎的侧角。 终止与椎旁神经节或椎前神经节,节后纤维长。 每侧有22—25个神经节,借纤维连成两条神经干。 椎前节有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神经节。 节后纤维形成神经丛。 一根节前纤维和多个节后神经元联系。 (1)交感神经系统 (2)副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脑干3、7、9、10对脑神经核和骶髓2—4灰质侧角。 节后神经节为器官旁节和壁内节。 它引起的反应较局限。 2、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1)双重神经支配 (2)自主神经中枢的紧张性 (3)交感和副交感的交互抑制 (1)胆碱能纤维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纤维。交感神经支配汗腺的和部分支配骨骼肌血管节后纤维。 拟毒蕈碱作用型:能被阿托品阻断,其受体为M型。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交感神经支配汗腺的节后纤维 3、自主神经末梢的化学递质及相应受体 拟烟碱作用型:交感、副交感节前纤维,为N型,受体为N型受体。 (2)肾上腺素能纤维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除交感神经支配汗腺的和部分支配骨骼肌血管节后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 α 引起平滑肌肉收缩 β β1 β2 引起心肌收缩 引起平滑肌舒张 (3)自主神经的第三种成分 嘌呤能纤维或肽类,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主要分布在胃肠壁内,与上述两种共存同一神经末梢内。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是初级中枢,如血压、发汗、排尿、排便等。 2、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生命中枢”可调节呼吸、循环等。 3、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体温调节 (2)摄食调节 外侧区 摄食中枢 刺激表现为连续不断的摄食 破坏此区 动物拒食 内侧区 饱中枢 刺激表现为动物拒食 破坏此区 动物多食 (3)水平衡调节 (4)对内分泌的调节 (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 4、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 )内脏脑及情绪的神经基础 内脏脑即边缘系统,是许多初级中枢的调节者。下丘脑疾病伴有许多不正常的情绪。 (一)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反射通路是固定。刺激是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反射通路是不固定。刺激是条件刺激。 1、条件反射的建立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无关的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强化) 2、暂时联系的接通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各自在大脑皮质上形成兴奋灶,经多次结合而拓通了暂时联系通路。 3、操作式条件反射 4、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第一信号:具体的信号。如光、电、声和机械。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语言、文字。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1、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图:在大脑表面,通过脑电图仪记录到皮质自发电活动的图形。 皮质电图:颅骨打开,直接在皮质上记录的波形。比脑电图波幅大10倍左右。 2、正常脑电图波形 δ波:频率1—3.5Hz,幅度20—200uV,在深睡或麻醉时出现。是抑制状态的表现。 (二)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θ波:频率4—7Hz,幅度100—150uV,在婴幼儿或成人困倦时出现。是抑制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