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选答案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地貌 ④组成要素 ⑤水平分异规律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审题干】 关键信息是:①R河位于北美洲西部,注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②R河流域降水较少,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③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析问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R河径流量的减少对该流域内的水文、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及整个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如河流径流量的减少,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等。 【参考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量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方法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时,应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当地的植物高大茂密,岩石圈受到的风化作用明显,河流的流量丰富;同时,在这一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原来各要素并不具备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当今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都是忽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造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会成为此部分知识的考点。 2.地理环境整体性质原理的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如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一般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其气温、降水等对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3)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 1.(2012·广东高考)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海洋污染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知识点。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 B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审题干】 关键信息是:①图示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②由E到O自然带依次为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③由O到F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的变化。 【析问题】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一是明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域分异的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二是读懂图示含义。第(1)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判断R是温带草原带。第(2)题,OF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山麓水平自然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 【答案】 (1)B (2)A 1.水平地域的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图数字化解答.ppt
- 6狭义相对论基础讲述.ppt
- 第2章运动系统——4四肢骨及其连结解答.ppt
- 第2章运动系统——5骨骼肌解答.ppt
- 地物符号解答.ppt
- 第2章运动系统——7躯干肌解答.ppt
- 地物自动提取与更新2解答.ppt
- 6心理物理学讲述.ppt
- 第2章运动系统——8四肢肌解答.ppt
-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解答.ppt
-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pdf
- 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B)试卷(含答案).pdf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测试卷(含答案).pdf
- 中学节水节电实施方案(7篇).docx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卷(含答案) (2).pdf
- 江西省九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云南省楚雄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卷(含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