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挑选西瓜 挑选西瓜最重要的是挑它的成熟度。可以通过看、摸、掂、弹来鉴别。 1. 看——不论什么品种,瓜皮纹路清晰,色泽光亮,瓜蒂和瓜脐部位向里凹入,而且瓜藤根部粗壮的是好瓜。 2. 摸——瓜皮光滑、手感结实的是好瓜。 3. 掂——熟了的西瓜分量相对较轻,同一品种、体积差不多大的西瓜,越轻的越好。 4. 弹——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击, 发出“咚、咚”的清脆声,而且托瓜的手感觉颤动的为好。如果西瓜发出“噗噗”的闷响,而且手感较软,一般是熟过头了。??? 大陆科学钻探与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研究最新进展 *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现在世界上最深的矿井仅4~5km,最深的钻井不过12.5km,即使是火山喷溢出来的岩浆,最深也只能带出地下几十到200km左右的物质。 纪录: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科学钻探井为前苏联的科拉SG3超深钻井,深12262米。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 的变化 横波 纵波 共同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特 点 分 类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地震波的影响 35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2.圈层的划分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面下横、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不连续界面: 地幔和地核 P波速突然下降,S波消失 2900 古登堡面 地壳和地幔 P波和S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 17(33或6) 莫霍面 分界意义 地震波速的变化 深度(KM) 界面 35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2.圈层的划分 1、地球的内部圈层之最表层——地壳 (1)厚度差异: 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 高山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深度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2)地壳的元素组成: 铝减少,镁、铁比重相对增加。连续分布 硅镁层(下) 硅和铝比重大。不连续分布,大洋底部往往缺失 硅铝层(上) 分布差异 其它不足2% 微量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丰量元素 含量差异 90多种,多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数量和存在形式 内 容 项 目 特征 深度(km) 不连续面 圈层名称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900 35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外核成熔融状态 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返回 圈层划分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蛋 蛋壳——地壳 蛋清——地幔 蛋黄——地核 课堂小结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三大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划分界面 范围 特点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 )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2.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点进行了地震 波的测定,其中理论上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 震波的地点是 ( ) A.珠穆朗玛峰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吐鲁番盆地 D A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有石油的是 ( ) A 地震波速度 地壳深度 A 地震波速度 地壳深度 B 地震波速度 地壳深度 C 地震波速度 地壳深度 D 纵波 …横波… 地震仪可以记录从地球不同深度处传来的地震波,通过分析该处地震波的波速和频率等特征,可以大致判断该处的物质状态、密度等状况。 4、如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面,B是_____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