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德丽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补体系统的概述;;;推测结论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帮助抗体溶解细菌的成份
2. 这种成份化学性质不稳定
3. 这种成份无抗原特异性;第1节 补体系统概述;(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联反应。;一、经典激活途径;C1q(1):识别作用
C1r(2):催化作用
C1s(2):催化作用;C1s;;二、MBL激活途径;;该途径越过了C1、C4、C2,直接激活C3。
1.主要激活物质:细菌细胞壁成分即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等,凝聚的IgA和IgG4、眼镜蛇毒素等。
2.参与的固有成分:C3、C5—C9、B、D、P、H、I等因子
3.激活过程:(1)生理情况下 C3b和C3转化酶的形成
(2)C5转化酶的形成
;b; 补???活化的共同终末效应
上述三途径均产生C5转化酶,启动补体系统的终末成分(C5、C6、C7、C8、C9)的活化,并形成具有溶细胞效应的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第3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一、溶细胞作用;;C3b分子氨基端与靶细胞结合,羧基端与带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作为连接成分,促进吞噬作用。;;; 思考题
1. 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 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4.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