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锻工艺B1
模锻工艺与模具锻造加热 金属加热时,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金属在锻造过程中,热量逐渐散失,温度下降。在锻打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的降低,塑性下降,其变形抗力亦增高。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不仅锻打费力,而且容易打裂,必须停止锻打。我们把金属材料允许变形的最低温度称为终锻温度。从始锻温度到终锻温度这一温度区间称为锻造温度范围。 模锻工艺与模具锻造加热 锻造用加热设备按所用能源和形式不同,一般分为火焰加热炉和电加热炉。 1.火焰加热 火焰加热是利用燃料(煤、焦炭、煤气或重油等)在加热炉内燃烧产生含有大量热能的高温气体,通过对流、辐射把热能传给坯料表面。重油炉和煤气炉结构相同,设有专门的燃烧室, 电阻炉原理图 2.电阻炉加热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加热坯料。其结构如图所示。 感应电加热原理图 3.感应电加热 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坯料放在交变磁场中,使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焦耳热来加热坯料, 模锻工艺与模具--加热缺陷 金属坯料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直接影响到金属的锻造性能和锻件质量。了解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才能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正确控制加热过程。 1.氧化 加热到高温时,坯料表层中的铁与炉中氧化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模锻工艺与模具--加热缺陷 2.脱碳 加热时,坯料表层的碳与氧等介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碳元素降低叫脱碳。 3.过热 坯料加热温度超过始锻温度且保温时间过长,而引起晶粒迅速长大的现象叫过热。 模锻工艺与模具--加热缺陷 4.过烧 坯料加热温度接近金属熔点时,其内部晶粒间低熔点物质开始熔化,破坏了内部晶粒间的结合力,锻打时发生碎裂,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5.裂纹 加热大型锻件时,如果装炉温度过高或加热速度过快,锻件心部与表层温度差过大,产生的热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从而使坯料产生裂纹,故加热应分阶段进行。 模锻工艺与模具--模锻设备 模锻工艺与模具-热模锻曲柄压力机 . 模锻工艺与模具-摩擦压力机 模锻工艺与模具-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 模锻工艺与模具- 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 俗称高能压力机,它是吸收现有热模锻压力机、摩擦压力机、液压(锻造)机和模锻锤等各种模锻设备的特点而制成的一种新型模锻压力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国际上新发明的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效率比较高、节能节材的环保型设备,是今后大型模锻和精密模锻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模锻工艺与模具 (4) 锤上模锻是金属在垂头多次打击下逐步成形,锤头打击速度大而金属变形量小,这种方式有利于毛坯上、下端部金属变形,金属较易充满模膛。 (5)毛坯表面的氧化皮在锤锻过程中容易被打落吹走,有利于锻件质量的提高。 一.锻模结构 锤锻模外形结构:整体结构和镶块结构。 锻模的结构含:各类型槽在模块上排列顺序、锁扣形式、模块尺寸、模具紧固方式及吊装方法等。 一)制坯模膛 二)预锻模膛 三)终锻模膛 1.终锻模膛的功用: 用来完成锻件的最终成形。 2.终锻模膛的特征: 终锻模膛有毛(飞)边槽,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较小。 锻模结构 弯曲模膛 锤上模锻 模锻工艺与模具 . 锤上模锻 锻模结构 切断模膛 模锻工艺与模具 . 1.预锻模膛的 功用 使坯料变形到接近于锻件的形状和尺寸, 减少终锻变形量, 以保证终锻时获得成形饱满、无折叠、裂纹或其它缺陷的优质锻件。 模锻工艺与模具 . 锤上模锻 锻模结构 预锻模膛 预锻模膛与终锻模膛的区别是前者的圆角和斜度较大,没有飞边槽。 模锻工艺与模具 . 1.终锻模膛的功用 用来完成锻件的最终成形。 2.终锻模膛的特征 . 终锻模膛有毛(飞)边槽,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较小。 模锻工艺与模具 . 可得锻件最终形状和尺寸,其结构特点是: 沿模膛四周有飞边槽; 对通孔锻件锻后留有冲孔连皮。 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较小。 锤上模锻 锻模结构 终锻模膛 模锻工艺与模具 . 锤上模锻 模锻工艺规程 制定模锻件图 1.分模面 要保证模锻件能从模膛中取出 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 分模面能使模膛深度最浅 分模面应使零件上所加的敷料最少 x √ x x 分模面为平面,使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一致 模锻工艺与模具 . 2.余量、公差、敷料、冲孔连皮 余量:1~4mm 公差: 冲孔连皮:d25mm 锤上模锻 模锻工艺规程 制定模锻件图 带有冲孔连皮及飞边的模锻件 模锻工艺与模具 . 3.模锻斜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权利和义务的含义.ppt
- 李开复们的健康?.ppt
- 李惠芸 荷叶圆圆(ma).ppt
- 李毓蒙ppt.ppt
- 材料与环境08.ppt
- 材料力学chapt12.ppt
- 李霖-品牌历史(修改版).ppt
- 材料成型技术 -- 第三章锻压 3.1.ppt
- 材料科协创业挑战杯宣讲会ppt.ppt
- 村村通公路.ppt
- 八年级下册Unit4重点知识先知-2024年八年级英语寒假提升学与练(人教版) 解析版.pdf
- 2023-2025北京初三一模物理汇编:质量和密度章节综合(京改版).pdf
- 2025年医护人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三).pdf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期末测试卷.pdf
- 中古时期的世界-高中历史全册核心知识必背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pdf
- 2025年P气瓶充装证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 反应热的计算 课后练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pdf
- 注册资本制度调整的模式和方法.docx
- 国企三会一层决策程序与权责边界.docx
- 磷矿湿法加工过程中氟回收技术研究及其利用进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