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分布和分配2精编.ppt

3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分布和分配2精编.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2月19日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PartⅡ 1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 1.1 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元素丰度 1.2 地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1.3 地壳的化学组成 1.2.1 地球的结构和各圈层的成分 1.2.2 地球的元素丰度 1.2.3 地球成因 1. 地球的结构和各圈层的组成 2. 地球元素丰度研究方法 3. 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4. 地球的形成和早期分异 与地球结构有关的几个概念/名词 ②地幔(Mantle ) 位于地球金属地核之上的巨厚的硅酸盐圈层,是地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球体积的82%),地幔受到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加热,引起地幔内部的大规模物质对流,通常认为板块的运动是由这一对流驱动的。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根据波速在400km和670km深度上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可将地幔分成由浅至深的三个部分: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 ③ 地核(Core) 位于地下2900 km以下。地震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地核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地核和外地核。 ④ 岩石圈(lithosphere ) 巴雷尔( Barrell )于1914年根据板块理论提出的地球圈层概念。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的厚度是变化的,平均厚度为100km 大洋部分在洋中脊的最新部分只有6~8 km,在最老部分则有100 km;大陆岩石圈更厚一些,基本上在100~400 km之间。 巴雷尔于岩石圈同时提出的地球圈层概念。它位于上地幔低速层之下至过渡层上部。 软流层温度较高,但刚性较弱,能够长期缓慢变形,可能部分呈熔融状态。相对低温的、刚性的岩石圈可作为一个整体漂流在软流圈之上。 地壳均衡(Isostasy)之调整带 1.2.1 地球的结构和各圈层的成分 地球和地壳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物质与状态是理解地壳中各类地球化学过程的前提。 由于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不均一的,不能用地表的物质成分代表地球组成,所以地球的结构模型成为研究地球化学成分的基础。 至今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及状态的认识还主要依据间接资料。 1.2.1.1 地球的结构 1.获得方法 地球物理学资料是建立地球内部结构最重要的基础。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和其显示出的间断面,以及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等的不均匀分布,人们已得出地球具有层圈结构的认识,即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3层组成的。 2.地球结构:分层结构 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内部的主要壳层参数及特征 1.2.1.2 地壳的组成 1.地壳范围 地壳为从地表到第一分界面(莫霍面M)的地球表层(A层)。至少它的上部是人们能够直接观察的。地壳是不均一,表现在成分和厚度等方面。 ①上地壳和下地壳,其间有康拉德波速不连续面,不具备全球性; ②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在大洋盆地中大约有4km厚的水层,其下洋壳先为0.5~2km厚的未固结的沉积物,然后为玄武岩成分的物质(5~8km),直到莫霍面,平均厚度7km,洋壳一般厚度为0~10km。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大洋拉斑玄武岩占99%。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常常处于海平面之下约35km处,但在造山带它可下降到最大深度(65km)。 ① 经典大陆地壳认识 大陆地壳可分两层,上层具有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成分,下层具有玄武岩成分。它们分别相当于硅铝层(富于Si和Al)和硅镁层(富于Si和Mg)。 有人认为上地壳厚约8~12km,由偏酸性的火成岩和沉积岩组成,下地壳主要由麻粒岩、长英质麻粒岩核镁铁质麻粒岩组成,它在组成上比上地壳均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大陆下地壳在物质成分上也极不均匀,可在超基性岩至中性岩的组成范围变化,因此相当于玄武岩成分的统一下地壳或硅镁层看来并不存在。 通过精密的地震波研究、超深钻探索以及许多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研究,大大动摇了地壳的分层概念。 现在认为大陆地壳是由沉积岩、变质岩、各类侵入岩和火山岩镶嵌组成的,并且在物质平均成分上大致存在一种由浅到深的渐变趋势,在近地表处接近花岗岩成分而到深处变为辉长岩成分。 多种地壳结构模型被提出。 大陆地壳组成模型 1.2.1.3 地幔的组成 地幔物质无法直接测定,间接鉴别途径: ① 在火山岩管中呈包体状的可能为地幔岩石的样品; ② 高温、高压下矿物和岩石行为的实验研究; ③ 与陨石及地球以外的星球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只有3类岩石—纯橄榄岩、橄榄岩和榴辉岩,正好具有依据上地幔中已测出的地震波速所指明的那种弹性。 球粒陨石物质的成分也基本上是含有少量斜长石的橄榄岩。在火山岩(玄武岩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中纯橄榄岩和橄榄岩的包体常常普遍出现,而榴辉岩包体则较少见。 因此,一般认为地幔应主要由镁-铁硅酸盐组成 林伍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