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 学 免 疫 学
简
要
讲
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2009-2简称:
Ag:antigen,抗原
Ab:antibody,抗体
APC:抗原提呈细胞
BC:B淋巴细胞
C:cell,细胞
CK:细胞因子
EBV:EB病毒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
IC:immune complexes,免疫复合物
IFN:干扰素
IR: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
IS: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
IL:interleukin,白细胞介素
M:microorganism,微生物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NKC:自然杀伤细胞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SRBC:绵羊红细胞
TC:T淋巴细胞
TNF:肿瘤坏死因子
V:virus,病毒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绪论
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IS)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IR)规律及其产物、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科学。
一、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进入体内异物,如病原微生物(M);
体内自生异物,如衰老C(细胞)、癌变C。
二、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 生理功能(正常) 病理表现(异常)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M及其他抗原性
异物 超敏反应(过强)
反复感染(过低)
免疫缺陷病(缺陷) 免疫稳定 清除衰老、损伤和死亡C
对自身组织成分保持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调)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畸变C,防止
肿瘤发生;破坏V感染C 肿瘤发生:持续性V
感染(降低或失调) 从上可见,机体IS具有免疫防卫和致病双重功能,即
1、正常:免疫保护作用(有利),
A、清除“非己”抗原,如抗感染、抗肿瘤.
B、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
2、异常和缺陷:免疫病理作用(有害),
A、机体对“非己”抗原:过强应答→超敏反应性疾病。
过低或失调→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病、肿瘤.
B、对“自身”抗原的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图示免疫概念
抗原性异物→人体
↓(识别与清除) 免疫(应答)
抗原性异物
图1
四、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图1和图2)
图2
五、免疫应答的方式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性免疫应答。
1、概念和特点:
(1)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生来就有、可遗传,天然(先天)免疫。
(2)作用广泛,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作用快,在感染早期、对外来病原体迅速起防卫作用,机体免疫防御第一道防线。无免疫记忆。
2、组成及作用:
(1)屏障结构:
A、皮肤和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机械阻挡和清除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分泌抑、杀M物质(如乳酸、脂肪酸、胃酸、溶菌酶等。)
生物学屏障作用:正常菌群抑制入侵病原菌:如肠道:大肠杆菌→大
肠菌素、有机酸、H2O2→抑制痢疾杆菌、金葡菌等
B、血脑屏障:阻挡病原M、其他异物进入脑组织、脑脊液。
*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CN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感染的病原M进入胎儿体内。
如风疹V→通过胎盘→母体(孕头3m内)→胎儿:*畸形、流产、死胎。
(2)吞噬细胞:
A、种类和分布: 大吞噬C:单核C(血液)、巨噬C(组织)。
小吞噬C:中性粒细胞(血液)。
B、吞噬过程:接触阶段、吞入阶段、杀灭阶段。
C、吞噬后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
(3)自然杀伤细胞;
(4)血液和体液中抗微生物物质:*补体、溶菌酶、防御素、干扰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又称适应性免疫应答。
1、概念和特点:
(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因接触特定抗原(如感染病原M或接种疫苗)而产生、后天获得、获得性免疫。
(2)仅针对特定抗原发生反应、对未接触过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具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3)具免疫记忆、作用慢且时间长,在感染后期、最终清除病原体。
2、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第一章 抗原(Ag)
相关概念:
抗原识别受体:T、B细胞表面能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分别称为
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
2、抗原递呈C(APC):能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并启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麻醉3.20精编.doc
- 麻醉高级职称前沿知识(120题)精编.doc
- 数4简单数字频率计分解.ppt
- 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分解.ppt
- 麻醉学试题集精编.doc
- 数电-门电路(二)分解.ppt
-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精编.doc
- 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表现精编.ppt
- 数分可积条件分解.ppt
- 马斌-浅谈复杂地质边坡开挖多种支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精编.doc
- 从银行承销视角看城投债发行有哪些变化.pdf
- 德福科技锂电PCB铜箔双龙头,高端化勇攀高峰.pdf
- 电力设备行业新型电力系统报告之四:电网发展回顾及后续展望,特高压稳步推进隐忧仍在,配网低于预期改革初见端倪.pdf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pdf
- 电力行业5月月报:风光装机抢装进入高潮,火电电量增速由负转正.pdf
- 电子行业动态:Oracle签300亿美元大单,英伟达算力需求旺盛.pdf
- 豆神教育教育转型焕锋芒,AI教育拓疆界.pdf
- 多元金融行业寰宇通汇系列五:互联网券商Robinhood,一揽子交易提供商.pdf
- 非银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稳定币系列报告之一,从铸币到流通,稳定币生态拆解.pdf
- 分众传媒公司深度研究:收购扩渠道,携手支付宝打通转化链路,看好后续增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