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商榷 香港浸会大学 杨维益.ppt
* * 中醫藥研究的幾個基本概念的商榷 香港浸會大學 楊維益 董建華先生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別提出發展具有歷史傳統﹑中國特色和行之有效的中醫藥,表示香港有條件和信心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 Hong Kong is potential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中醫土﹔ 率土之濱﹐莫非中醫師。 關於中醫藥研究的幾個基本概念的商榷 一﹑研究隊伍 以1956年開始成立的四所中醫學院為肇端的全國各地中醫學院的成立標誌著新一代中醫的出現。他(她)們兼有是中、西醫的知識。從八十年代開始培養中醫碩士和博士﹔九十年代還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這些碩﹑博士和博士後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研究內容與並西學中人員無實質上的區別。 一般認為﹐大學畢業之後﹐成為能夠發揮作用的技術骨幹人才﹐一般需要十年以上。中醫大約也不例外。所以從1956年新的中醫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到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大約需要15-20年的時間。從七十年代後期﹐或從八十年代開始﹐建國後新培養的中醫大學生在中醫戰線上揮了骨幹或主導作用。他們既掌握中醫﹐也掌握一定內容的西醫。他們能臨床﹐也能從事教學﹔在科學研究方面﹐與西學中並肩從事研究。如果從1962年首屆中醫大學生畢業開始計算﹐成才的時間差大約是20年。 上述的時間差對於為什麼中西醫結合在前階段能夠應運而生是最好的說明。因為如果單純等待中醫學生成才後再來研究或發展中醫﹐顯然會有時間上的浪費。在中醫大學生尚未成才的這個時期內﹐中西醫結合的西學中承擔了研究和發展中醫藥學的任務,甚至是主要的任務﹐產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應當承認﹐中西醫結合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第一﹑通過實驗及臨床研究﹐證明中醫理論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科學基礎﹔中醫臨床實踐在某些方面確有療效﹐能夠為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作出貢獻。第二﹑中醫和西醫在臨床上可以進行配合或聯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第三﹑在西學中的帶動下﹐新一代的中醫開始學習實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老一代西學中在臨床和科研上的接班人。 在中西醫結合取得成績的同時﹐出現了歷史的誤會。有人將歷史的軌跡與現行的軌道劃為等號,認為過去的軌跡就是現在和今後的軌道﹐因而提出中西醫結合是個獨立於中醫之外的另外一個醫學學派﹔採用西醫方法包括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方法來證實中醫的價值和科學性是研究﹑發展中醫的唯一正確途徑。 這種看法似乎是個誤會。因為他們忽略了西學中作為單獨一支力量的產生和存在是歷史的產物。他們隨著中醫需要現代化而產生﹐也將隨著中醫已經逐漸走向現代化而被取代或被中醫所融合。現在的實際是中醫與西學中合而為一﹐兩者都是新時代的中醫。繼續強調西學中不同於中醫﹐在一定程度上會不會是有意或無意對中醫的否定﹖ 二﹑走向世界 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中醫藥學術發展的需要。幾乎無人否認不僅中藥﹐而且中醫應當走向世界。但是﹐抽象並不能代替現實。在大踏步地組織中藥走向世界的同時﹐中醫走向世界的措施不力是顯而易見的。 中藥與中醫在走向世界方面的脫節﹐在客觀實際上是“廢醫存藥––廢醫廢藥”的具體反映﹐從如此眾多的不懂中醫以及不想懂中醫的人爭先恐後地加入研究中藥﹑開發中藥的熱潮中﹐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上述的反映可能是不折不扣的現實。 中藥是在中醫﹑中藥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離開了辨證﹐很難正確地進行論治,也就是很難正確運用中藥。中藥能否順利地走向世界﹐關鍵之一在於中醫能否走向世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中醫學未能被世界接受之前﹐中藥無法堂堂正正走向世界﹐只能以保健品或飲食補充物的身份進入世界市場。 自然﹐如果從某中藥或方劑中找出有確定治療效果及適用范圍的單體或有效部位﹐例如從麻黃中提出麻黃素﹑青蒿中提出青蒿素等都是很重要的成果﹐豐富了世界的醫藥庫。但是﹐這是植物藥研究﹐對發展中醫藥學科並無明顯作用。 近年﹐隨著在國際范圍內使用中醫藥的日漸增多﹐中醫藥的毒副作用報導也在增加。例如﹐1991年﹐比利時某診所用草藥減肥﹐因辨認藥物錯誤﹐100餘人發現腎功異常﹐以至腎功能衰竭。英國的柳葉刀雜志於1992-1993年連續發表來信, 報告服用中藥後的肝腎中毒情況.1994年﹐一些美國人超劑量服用中成藥金不換後引起肝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alileo指出:相互作匀速相对运动的不同(空间)坐标系中力.ppt
- Game Theory, Markov Game, and Markov Decision .ppt
- Go-Goal数据商城.ppt
- Google SketchUp.ppt
- HAOHAODADA.ppt
- Hong Kong Library Education and Career Forum 2011.ppt
- IAS19&IAS37實務分享講義(安侯建業).ppt
- Images.MD.ppt
- Img222694799.ppt
- Improvement of insect ecdysome on the hatching rate of .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