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小麦十二连增启示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河南小麦十二连增启示研讨

2004-2013年我国粮食“十连增”,科技进步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增长到2012年的54.5%。根据对我国粮食单产增长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单产提高总贡献中: ● 研究推广良种占贡献份额33.8%; ● 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占34.1%; ● 植物保护等防灾技术占14.2%; ● 土壤改良等生态治理技术占17.9%。 2014年4月9日刘延东视察河南农大时指出,必须解决我国科技分散、重复、封闭、低下等问题。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攻关的新体制”。 河南小麦继续增产靠扩大面积没有可能,唯一途径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小麦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三个因素乘积和最大产量最高。 1.亩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依据河南小麦分蘖消长“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规律和目前高产麦田穗数已趋饱和的实际,高产田应主要靠冬前分蘖成穗,避免春生蘖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后期倒伏早衰。据调查,高产麦田的单穗重可相差5倍甚至更多,三棚穗多、穗层不整齐是影响单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产区因整地播种质量差,早播早管和大播量等造成两极分化推迟、群体质量差、穗层不整齐、倒伏严重,且呈现出“分蘖两极分化推迟、小花两极分化提前、灌浆期缩短”的新特点;中低产田和旱地小麦受肥水条件限制,晚播麦冬前分蘖少,单位面积成穗数不足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高产区应着力打好播种基础,构建高质量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依靠分蘖成穗,稳定穗数提高穗层整齐度和单穗生产力;中低产田和晚播麦田适当肥水早管,力促主茎和分蘖成穗,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以提高产量。 (一)稳定麦播面积,主攻单产提高 2.穗粒数。冬小麦从单棱期或二棱期开始至开花期结束,即从返青至开花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不同花位小花能否均衡发育是其能否成粒的重要原因;采用合理栽培措施,挖掘穗部增产潜力是高产的关键。 ●小花发育可分为十个时期,当一个小穗上的强势小花发育到柱头伸长期时其发育进程加快,而弱势小花发育缓慢最终停止而不能成粒。 ● 实施春管后移,在小花退化高峰前追施氮肥,保证小花发育的氮素营养需要,促不同花位小花平衡发育,以提高完善小花比例,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为提高粒重奠定基础。 河南冬小麦幼穗发育特点 分化开始早(分蘖期开始) 经历时间长(130-180天) 分化数量多(180朵左右) 前慢后期快(前期占2/3,后期占1/3) 退化高峰早(柱头羽毛伸长期) 退化数量大(占80%左右) 柱头羽毛伸长 3.粒重。冬小麦抽穗以后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是决定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 ●小麦的粒重有1/3是开花前贮存在茎和叶鞘中的光合产物,开花后转移到籽粒中的;2/3是开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有较长时间的光合高值持续期,防止小麦早衰,对提高粒重关系重大 。 ●河南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具有“时间短,回旋余地小,自然灾害多,粒重变化大“的特点,高产栽培应做到“冬壮、春稳、夏不早衰,尽量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和根系活力,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实现保粒增重。 日均温4.5℃左右 积温480℃左右 总日照时数220h 平均日照6h以上 适宜温光条件 大凹期提前2-3天 完善小花多2-3个 穗粒数增加1~2粒 千粒重提高1-2克 形成高穗粒重 灌浆小高峰 小麦自理灌浆强度“小高峰”与根系活力变化 持续2-3天 千粒日增重1-2克 ●小麦粒重分为早期(花后11天或5月5日的粒重)、后期(花后11 天到成熟的粒重)和最终粒重(成熟时粒重)三个阶段,三者关系极为密切。据研究,最终粒重28.8%由早期粒重决定,52.9%由后期粒重决定,18.3%由二者共同决定。且灌浆后期有灌浆强度“小高峰”现象,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延缓衰老,防止脱肥早衰,对提高粒重关系重大。 ● 河南小麦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重的提高。 ● 我国目前有20016万个农户和39.5万个农业经营单位,平均8.95亩。因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农民种麦效益持续偏低。据2009年8个主产省调查,户均种小麦8.19亩,平均亩纯收入164.51元,麦农种麦户收益1347.33元; 2013年河南每户种麦5.2亩,户均种麦收益为1879元,而2012年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为2290元;据农业部调查,近几年我国小麦亩纯效益为100多元,比玉米低100多元,比水稻低接近200元。 (二)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民种麦效益 ● 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国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20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