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9.1 食品风味化学概述 9.2 嗅觉及嗅.ppt
* * 第九章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9.1 食品风味化学概述 9.2 嗅觉及嗅觉理论 9.3 嗅感物质 9.1食品风味化学概述 9.1.1食品风味及风味物质 一、食品风味:食品成分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各种感官反应。 Ohloff(1972)食品风味分类: 水果风味 柑橘型(萜烯类) 柑橘、苹果、葡萄 浆果型(非萜烯类) 草莓等 蔬菜风味 各种蔬菜 调味品风味 芳香型、辛辣型、催泪型 生姜、辣椒、大蒜等 饮料风味 非发酵、发酵后、复合 果汁、白酒、软饮料等 肉食风味 哺乳动物、海产动物 牛肉、猪肉、鱼、虾等 脂肪风味 奶油、花生油等 烹调风味 肉汤、蔬菜、水果 牛肉汤、青菜、柑橘酱等 烘烤风味 烟熏、油炸、焙烤 火腿、油条、咖啡等 恶臭风味 臭豆腐、干酪等 二、食品风味物质:能够引起人多种感觉器官产生感官反应的食 品中所含的刺激物。 如醋的酸味、蔗糖的甜味、食盐的咸味、茉莉的香气等。 食品风味物质的特点: 1.种类繁多,相互影响。如:经过调配的咖啡已经鉴定的风味物质达500多种,尚未鉴定的还有数百种;焙烤土豆香气中已经鉴定的风味物质200多种。食品的风味是大量的风味物质相互协同或拮抗而形成的,如2-丁酮、2-戊酮、2-己酮、2-庚酮、2-辛酮单独存在时并不产生嗅感,但当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嗅感。 2.含量极微,效果显著。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含量一般在10-8~10-14%;马钱子碱在食品中含量为7× 10-7%时,就有明显的苦味;水中乙酸异戊酯含量为5× 10-6 mg/kg时,就有明显的水果香气。 3.稳定性差,易被破坏。 4.风味类型与风味物质种类和结构缺乏普遍的规律性。 9.1.2 食品风味化学 一、定义: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离提取及在食品中应用的食品化学的学科分支。 食品风味化学研究的意义: 一、发现新的食品风味物质,为食品开发提供依据; 二、对食品风味进行调整和控制; 三、阐明风味产生的过程和机制,避免不良风味的产生; 四、有助于规定和控制食品的风味质量 五、帮助遗传学家培育出具有更好风味的原料新品种。 食品风味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食品风味物质的发现研究; 二、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研究; 三、食品风味物质的构效关系研究; 四、食品风味物质的作用机制及表征方法研究 9.2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9.2.1 嗅觉及嗅觉理论 一、嗅觉生理学 二、嗅觉的基本特点: 敏锐性;易疲劳性;适应性;习惯性;个体差异性;随身体状况变动性。 三、气味对身体的影响 1.对呼吸器官的影响:香气→ 深长吸气;可疑气味→ 短促呼吸;恶嗅气味→ 暂停呼吸。 2.对消化器官的影响:香气→ 促进胃肠运动,产生饥饿感;腐败臭气→ 抑制胃肠运动,丧失食欲,恶心呕吐;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香气→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5.对精神活动的影响:香气→ 身心愉快、神清气爽,可解除精神紧张、身心疲劳症状;恶臭→ 心烦、焦躁、丧失活动欲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