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走基层课题.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达州市农广校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技术走基层活动 达川区木子乡工人村 2014年7月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如果不进行防治,减产可达300亿kg。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是达州地区三大主要病害。 二、水稻虫害 FAO:全世界有1300多种。 中国:380多种,重要的有30多种,如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瘿蚊、稻苞虫、稻蓟马、稻象甲等。 达州: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三、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 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 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只侵染水稻。初次侵染主要来源于带菌的稻草和种子,再次侵染主要是发病稻株产生的分生孢子。一般造成15%-50%的减产,甚至绝收。 除根部外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病,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主要受品种、菌源、天气和肥水管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发病症状 (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发病症状 (2)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 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 普通型(慢性型) :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外层淡黄色,内圈为褐色,中央灰白色。 发病症状 急性型病斑: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白点型病斑: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 (3)节瘟 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 (4)穗颈瘟 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可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5)谷粒瘟 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使稻谷变黑。造成种子带病。 稻瘟病发病原因 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有利于发病 。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 稻瘟病防控 1)选育和种植抗病丰产良种。 2)消除菌源。 一是播前烧毁或封严(薄膜)潮湿的裸露病稻草。 二是种子消毒(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 三是育苗栽插 “三不用”:不用稻草捆扎秧苗;不用未腐熟的牛棚废弃物作底肥;不用病稻草在室外喂牛或散落在院坝、田边、渠边、溪边、林边以及荒山荒坡等地。 稻瘟病防控 3)健身栽培。要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配合施用,严防偏施、迟施、猛施氮肥。 4)化学防控。 一是秧田期若有急性型叶瘟发生时,要立即喷药控制并在移栽时用好送嫁药(带药移栽); 二是本田期水稻处于分蘖至拔节初时,若有急性型叶瘟发生时要立即喷药保护阻止“化苗”; 三是稻瘟病常发区、老病区、叶瘟发生区及感病品种,务于水稻孕穗末至始穗期,必须普遍喷药一次预防穗瘟,重病区还要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一次预防药剂。 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 :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 药剂防治: 20%三环唑粉剂100克/亩(穗颈瘟) 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亩(叶瘟) 或40%,50%异稻瘟净乳油 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重病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 2. 水稻纹枯病 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产量下降10%左右——25%以上 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初次主要来源于残留在稻田的菌核,再次侵染为发病株上产生的菌丝。 还为害小麦、玉米、高梁、马唐等54科210种植物。 稻纹枯病发病规律 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到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 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发病诱因 温度在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 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 水稻纹枯病的防控 (1)选育和种植抗病丰产良种。 (2)消除菌源。 稻田及小春作物收后灌水翻耕时,残留在田间的大多数菌核均能浮在水面,并随“浪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