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肥胖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胖的社会影响因素 3组:刘艺鸥 何曦 刘心怡 乔颖 引言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但是却也使一些社会病产生:如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富裕病”的发病率增加;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电子、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如空调综合征、电脑综合征、等健康问题。 肥胖的标准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提出我国BMI 的标准为: BMI=体重÷身高2 小于18.5为体重过低 18.5~23.9为体重正常 24.0~27.9为超重 大于等于28为肥胖 我国营养与健康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时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同时存在。 超重和肥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每年平均增加0.93个百分点,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肥胖的影响因素 高危影响因素 心理学因素 行为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 社会影响因素 高危影响因素 人与人之间25%到70%的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肥胖患者往往都有家族史,并表现为家庭聚集性。多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父母BMI过大是子代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 心理学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对于女性,精神症状与肥胖及腹部脂肪分布有关。中年男性,腰臀比(WHR)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有关。研究者表示:无论抑郁和WHR值如何,抑郁症状越严重,个体的WHR值增加越明显。抑郁等阴性情绪障碍者贪食行为也较多见,且贪食发作时难以自控。另有研究者证明,阴性情绪症状不论对正常还是肥胖个体的体重波动均有影响。 心理学因素 个体的味觉影响其进食量、食物类型和进食方式。因此味觉特性影响个体的能量摄入及平衡,Drewnowski的研究发现:厌食、低体质指数(BMI)的女性更倾向于进食甜食,而肥胖女性则更倾向于进食高脂肪食物,对特定食物的感觉偏好都与肥胖有关。 行为影响因素 不合理膳食 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高脂、高糖、高能量膳食,咀嚼食物不充分,三餐能量搭配不合理夜食综合征等。 体力活动过少 能量摄入并未减少,甚至增多,而运动缺乏,或体力劳动减少,使身体热能消耗减少。由此形成不良循环,体重不断增加。 环境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虽然经济水平提高了,但是很多家长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对儿童肥胖的危害认识不足,尤其是传统观念认为越胖越好。 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越低,肥胖者越多。 (低层认为肥胖有益,高层认为肥胖不利于健康)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个体的生活方式。 (美国儿童肥胖的相对危险性与看电视时间相关并发现社会地位低者看电视时间多) 对各种应激事件,尤其是个体的应对能力,与肥胖的发病也存在一定关系。 (应激时高脂肪食物进食量增加,慢性应激容易诱发肥胖,尤其是腹性肥胖,这可能与皮质醇功能亢进有) 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行为学解释所体现的等级差异性表现在: 健康信息 健康行为 生活方式 肥胖的解决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过食等。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进行人群筛查,发现易患儿童,进行营养学治疗。 加强心理及生理卫生保健,减轻疾病对人体的损害。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休息,适当进行体力活动。 * 广东女子产下14斤巨婴 *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