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
「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傳,則未見其有以為富國之術也。夫既非苛歛以取財,且時有征役以糜財,而賞賜復不吝財,則宜用度之空匱也,而殷富如此。
原文大意:從古到今國家財政最富裕的莫如隋朝,但查考史籍,則未見有記載隋代使國家富強的辦法。隋代既沒有苛索暴歛,也不時有征戰勞役,而且賞賜也不吝嗇,按理國家應該財政匱乏,但事實卻異常殷富。
引自馬端臨:《文獻通考?國用考》(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上冊,卷23,頁考225上-中。
開皇十二年,財物達到庫藏容納不下的程度。《資治通鑑》記載:「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到了隋末,雖然經過隋煬帝的窮兵黷武和窮奢極欲的耗費,但倉廩府庫仍是充實的。直至唐朝建國後的貞觀六年,馬周對唐太宗說:「隋朝洛口倉庫的儲積,隋末李密用過;東京所積布帛,王世充曾佔據過;西京的府庫也為國家所用,到現在還未用盡。」可見隋文帝時財政經濟之富裕,國庫儲藏充足。
參考張玉法總校訂:《名君評傳》4〕隋唐五代(台北:萬象,1993年),頁12。
《舊唐書?太宗本紀》稱讚太宗是歷史上最能納諫的君主:
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譯文:聽事處斷不迷惑,從善如流,千年可稱道,他一人而已!
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太宗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冊1,卷3,頁63。
「自高宗以降,經武后、中宗六十年間,唐的政治日趨敗壞,其最大的病象,大致有三:一是政治上形成奢淫貪縱的風氣,這種風氣的形成,與武韋二后大有關係。二是科舉制度過份膨脹,加上武后的濫賞以及韋后安樂公主等的賣官,因而形成官多的現象;官吏的素質,也自然日漸低落。三是官多而且貪縱成風,必然的造成經濟上的紊亂與財政上的危機。玄宗得位後,便針對三種政治病象,加以改善。
引自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0年),頁62-63。
建議討論問題:
根據以上各段資料,開皇、貞觀及開元三個時期有什麼特色?
「隋代國計的富足一方面是田多而人口少,亦即生產多而消費少,造成大量的節餘,一方面是隋文帝提倡節儉,致力於財政的節流,另一方面隋文帝整頓吏治,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盡力於生產。
引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607。
(隋)國計之富足,每為治史者所艷稱。所以府庫充盈者則有數端。一、周滅齊,隋滅陳,均未經甚大之戰禍,天下寗一,已有年數。二、自宇文泰蘇綽以來,北朝君臣大體均能注意吏治。隋承其風而弗替。三、其尤要者,則為中央政令之統一,與社會階級之消融,故下層之負擔尚甚輕,而上層之收入已甚足。至於王室生活之節儉,僅其餘事。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頁286-288。
「文帝本人生活的節儉程度在歷史上很少能找到其他皇帝相比擬,宮內妃嬪的衣服都一再洗濯,自己的馬車破了,命令隨時修補,不許換新,除了宴會之外,文帝平日所食不過一肉。宮內用品常不齊全,有一次,文帝配止痢藥,需要用胡粉一兩,在宮中竟遍求不得。又有一次,文帝要賜大臣劉嵩之妻衣領一件,宮中竟無衣領。文帝並命令群臣平時不得衣綾綺,不得有金玉之飾。
引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35。
「高祖(文帝)令州縣大索貌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引自魏徵、令孤德棻:《隋書?食貨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冊3,卷24,頁681。
開皇年間文帝進行的賦役減免措施:
年份 賦役減免情況 開皇三年(583) 令軍人以二十一成丁,減力役至二十日。減調絹一疋為二丈。 開皇八年(588) 免當年租賦。 開皇十年(590) 年滿五十歲免力役。 開皇十二年(592) 令河北、河東田租減三分一。 開皇十七年(597) 暫停當年正賦。
參考呂思勉:《隋唐五代史》(香港:中華書局,1980年),頁4。
建議討論問題:
資料五至八指出隋之國富有不同的原因,你認為哪些是主要的因素?哪些是次要的因素?為什麼?
資料九列出自開皇初年起國家實施的一系列賦役減免措施。賦役是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減免賦役意味著國家的收入減少,為什麼在開國之初,國家尚未富強起來文帝便實行這些措施?為什麼減免賦役不單沒有減少國家收入,反而隨後更富強起來?當中有什麼原因?
吳兢《貞觀政要》(卷一、卷二)部分內容摘要
年份 上諫者/
有關大臣 上諫/討論事項 篇目 貞觀元年 魏徵 太宗論帝王之道在於必須先存百姓,要存養百姓則必須先正其身,不可耽於聲色。 君道 貞觀元年 蕭瑀 太宗言帝王未能盡知天下事,故要詢訪民間疾苦。 政體 貞觀元年 王珪 太宗勉勵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