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液—气与液—液界面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液—气与液—液界面 第一节 弯曲界面现象 一、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 描述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与表面张力和曲率半径的关系式就是Laplace公式。 曲面表面积增量: 此过程的表面自由能增量 Laplace公式。此式有几种常见的特殊情况 1. 平面 :,则 ,即平面液面上下不存在压力差。 2. 球面 ,则 r﹥0,故 ﹥0;凹液面 r﹤0,故 ﹤0;对肥皂泡,由于有内外两个表面, 则 。 3. 圆柱面: ,则 ,其中r是柱面的圆形底面的半径。 弯曲液面上压力差可以解释夹一薄水层的两块玻璃片难于垂直方向分开的现象。 液体水是可以完全润湿 玻璃的,因此水形成的柱 面是凹弯月面,那么: 二、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开尔文(Kelvin) 公式 描述蒸气压与液面曲率半径的关系式就是著名的Kelvin 公式。 Kelvin公式应用的几点说明: 1. 对于凸液面,如液滴,r﹥0,那么prp0而且液滴半径越小,则对应的pr蒸气压越高,这正是过饱和蒸气产生的根本原因。 2. 对于平液面,由于△p=0,故pr=p0 3. 对于凹液面,r﹤0,则pr﹤p0,也就是说在凹液面上对应的蒸气压低于通常的蒸气压。 4. Kelvin公式还可以用于固体在溶液中的平衡浓度,即溶解度,此时应以活度a代替压力p。 则固体半径为r,溶解度为Sr对应的Kelvin公式为: 第二节 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 威廉米(Wilhelmy)板法(吊片法) 二、 Du Nouy环法 从原理上讲是用环圈取代了板法中的吊片。 三、最大气泡压力法 将内半径为R的毛细管与待测液面刚刚接触,然后让毛细管内外有一个压力差(或通过毛细管内加压,或通过毛细管外减压),那么毛细管尖端会有气泡产生,其最大压力即是按Laplace方程所表示的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 四、滴重法(滴体积法) 当液体顺毛细管往下流动至顶端时逐渐聚集成为液滴并长大,直至液滴的重量等于(和大于)毛细管端的表面张力之力时,液滴才会滴落。 五、毛细管法 图4—8所示的弯月面的曲率半径r一般不等于毛细管内径R,除非弯月面是半球面,即接触角θ=0。那么在弯月面顶点O处应存在如下平衡: 以(△p)0=O为顶点的液柱压强p0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毛细上升,那就是与弯月面相切的向上的表面张力将液体拉升一个高度h以液体重力平衡这个表面张力,即: (当θ≈0时)则有: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分类 一、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特殊的两亲结构而使其在溶剂(通常是水)中及液体表面表现出特殊的定位和排列方式。 三、表面活性剂分类 (1)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类: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分类,可分为: 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3)按分子量分类,可分为: 分子量 10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03~104,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102~103,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与胶团结构 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 二、 胶团形成 胶团或胶束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s Concentration)。 一般规律是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团由球状变为棒状最后为层状等结构 每个胶团中的分子或离子数n称为缔合度或聚集数,n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维持恒定值。 n值大小标志胶团的大小,其值可以通过渗透压法,离心沉降法或光散射法求出。 即:用这些方法求出胶团的分子量,再除以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分子量,即可算出n值 三、临界胶团浓度CMC (一)影响CMC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尾长度的影响 一般讲表面活性剂的憎水部分碳氢链越长,CMC越低,表面活性越强。 2.碳氢支链和极性基位置的影响 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化合物比较,支链化合物的CMC要大的多。一般讲极性基越靠近碳氢链中央则CMC越大。 3.亲水基的影响 亲水基团的变化,对表面活性剂的CMC的影响均不大。 4.无机添加剂的影响 无机电解质的加入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降低。 电解质的加入也会使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略有降低。 5.有机添加剂的影响 含极性基的有机添加剂会使CMC 降低,对同一添加剂,表面活性剂 的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