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200906.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白蛾 名称和分类地位 学名 Hyphantria cunea(Drury) 异名 Bombyx cunea Drury 1773 英文名 Fall webworm 中文异名 天幕毛虫、网幕毛虫 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 起源、传播与分布 原产于北美洲,1940年随船舶从美国传入匈牙利,以后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 国外分布 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的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亚洲的朝鲜半岛和日本。 1945年传入日本,接着又传入朝鲜半岛,1979年以后,数次传入我国辽宁。1981年首次在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发现,集中消灭后,又有虫源不断传入我省。 目前已知国内分布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天津、上海等地。 该虫食性复杂,以幼虫为害多种果树、阔叶林木,也可为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和杂草等。松、柏等针叶树不受害。主要危害行道树,观赏树木及果树,尤以阔叶树为重。辽宁发现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有37科、94种。 据国内发生区调查,受害作物,果树类主要有苹果、山楂、李、桃、核桃,其次是梨、樱桃、杏、葡萄等;林木类主要有糖槭(白蜡槭)、桑、梧桐等,其次是杨、柳、榆、柞、刺槐、丁香、五叶枫等。5龄后分散转移的幼虫,也可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薯、白菜、萝卜和甘蓝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但在大多数农作物上不能完成发育周期。 危害和重要性 幼虫4 龄前群集树冠为害,在叶背啃食叶肉,只残留叶脉,同时吐丝拉网成幕,一株树上的网幕可有几个到几十个,最多达200多个,幕内有大量虫粪及脱皮壳。网幕直径多为lm 左右,大的可达3m。4龄幼虫多数成小群体活动。5龄后分散成个体,从幕内转移到新叶继续为害,叶全部吃光后还可转移到附近农作物上为害,可蔓延到附近的铁路、公路和居民区。幼虫为害可造成树势衰弱,果树早期落果,行道树枯死,桑、柞树树叶被吃光,严重地影响果树生产、城市绿化和养蚕业的发展。该虫繁殖力强,幼虫和蛹生活历期较长,且具较强的抗逆能力,各虫态均可被远距离携带。传播成功率较高。 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因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异,鉴定时应注意。 1、成虫 平均体长11mm,翅展32~39mm。身体和翅常为白色,复眼黑色,大而突出。胸部密布白绒毛。前足基节和腿节背面橘色,胫节及跗节外侧黑色,内侧白色。中、后胫节各有1对端距。 ⑴雄蛾 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一般有黑斑,无黑斑者少,翅斑常有变异,有7列斑型、5列斑型、4列斑型和少斑型。后翅黑斑列数较少,有的无黑斑。 ⑵雌蛾 触角短栉齿状,翅斑变异较小,只有有斑型和无斑型,有斑的个体翅斑也稀疏。前翅的R2—R5共柄,M1从中室前角伸出,前、后翅M2与M3有一短共柄,从中室后角伸出,Cu1由中室后角伸出。 ⑶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向腹方呈钩状弯曲,基部宽,两侧抱握器对称,其内侧各有一发达的中央突,阳茎端稍弯曲,顶端密布微刺突,阳茎基环呈梯形,基腹弧近“U”形。 2、卵 直径0.40~0.53mm,圆球形,初产时浅黄绿至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卵面光滑,有凹陷的小刻点。 3、幼虫 有红头型和黑头型。红头型的头部和身体毛瘤多为拮红色,其分布仅限美国南部;黑头型的头部和身体毛瘤呈黑色,欧、亚及北美洲大部分发生区都只有黑头型。该型老熟幼虫体长26~30mm,头冠、额缝色淡而明显。前胸盾片、胸足和肛上板黑色。背面毛瘤着生黑、白相间的刚毛,体背色深,腹足趾钩9~14 个单序异形中列式,中部趾钩长。 我国发现的黑头型幼虫有3种体色变异类型:普通型(体背有一条黑色宽纵带)、黄色型(整个虫体黄色,体背无黑色宽纵带)和黑色型(整个虫体黑褐色),普通型幼虫数量最多。 4、蛹 长8~15mm,初期淡黄色,以后色逐渐变深,最后为暗褐色。头、前胸、中胸及腹背有密而浅的点刻。触角不达中胸及足端,前翅达第4腹节3/4处,臀棘8~15根,末端呈瓶状。 图3-1 美国白蛾成虫(无斑型)、卵 图3-1 美国白蛾成虫(有斑型)、翅脉序 图3-2 美国白蛾幼虫、蛹 图3-3 美国白蛾低龄幼虫危害状 图3-4 美国白蛾幼虫危害状 图3-5 美国白蛾幼虫与扁刺蛾幼虫共同发生危害状 (东营市海河幼儿园,2004.8.2) 发生规律和习性 在中国辽宁、山东年发生2 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农作物、建筑物缝隙中越冬。第一代5月至8月发生,第二代8月至11月发生。成虫飞翔力不强,趋光性弱,对紫外光趋性稍强,由于雌虫孕卵量大,活动性差,黑光灯诱到的多为雄虫。成虫羽化的第二天即觅偶交配。雌虫喜在槭树、桑树和果树等的叶背产单

文档评论(0)

dllw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