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按照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确立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搞清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意识现象,进一步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意识问题上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形而上学的界限,正确理解意识的作用,正确认识电脑是思维的模拟,永远不能代替人脑。
教学重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物质的存在形式;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世界物质统一性论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电脑是人脑的思维模拟。
教学时间安排:12学时
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与“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1、关于物质概念的问题;
2、关于物质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3、关于信息的本质问题;
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
5、关于意识的结构问题;
6、关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能否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7、关于“世界的基础是物质”的问题;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篇第三、四、五、六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3-105页。
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08-520页。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章第四、五节,第三章第一、三、四、五节,第五章第一、二、三节,《列宁选集》第2卷,70—90、144-151、154-176、258-280页。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753-761页。
5、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444-446页。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观(material view)atter)这个概念,那他们对物质的看法如何呢?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materialism material view)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物质观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哲学家们把某种或者某几种物质看成是世界的本源。
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把世界统一于水、火、原子(atom)等。
中国古代唯物论者把金、木、水、火、土看成物质,并由此构成万物;
古印度认为“四大”,即地、水、风、火,是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Thales,公元前624——前547年)断言,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公元前585——前525年)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气。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30——前470年)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metaphysical materialism)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物质观的第二发展阶段,这种物质观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相联系的。十七、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原子是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是永恒不变、不可分割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原子。特别是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Dalton ,(atomists)irect-viewing),这是一大进步。但是它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specific structure),把原子的特定形态和属性作为物质的不变的特性,并把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层次的认识当作对物质的最终的认识,混淆了共性与个性(general character and individuality)的关系。这种物质观最突出的是其形而上学性,它既不能容纳自然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又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导致历史唯心主义(historical idealism)。
启示: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科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出现,使人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现代物理学发现了与电子、质子等已知粒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刚好相反的“反粒子”。由“反粒子”组成的事物和现象统称“反物质”。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空间探测、海洋开发、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或将要引起社会生产、生活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