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饰文化 一、古代服饰的功能在于实用、伦理和审美: 1、御寒。《墨子》:“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2、遮羞。班固《白虎通义》说:“衣者隐也,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闭也。” 3、悦目。《韩诗外传》:“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服饰又被赋予了政治功能。 贾谊《新书·服疑》:“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 平民称“白丁”、“布衣”。 古代对于服饰“以下犯上”的惩罚:曹植的妻子穿了她不该穿的衣服,被曹操看见,“还家赐死”。元代规定,官员服饰僭越,罚停职一年,一年后降级使用;平民僭越,打五十大板,没收违制服饰。 服饰时代性 服饰的发展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政权更迭:“改服色,定服制。” 唐代名噪一时的大画家阎立本的《昭君出塞图》,将晋代才出现的“锥帽”画到了作品中,就遭到时人的批评。 隋唐的锥帽 二、古代官员的服饰种类 官员除家常穿用的衣服外,至少还要常备三种服饰:朝服,公服,祭服。 朝服:进宫朝见,除非皇帝恩准,必须要穿朝服,否则就犯了“不敬”之罪。 公服:日常办公时所穿服饰。 祭服:祭祀时所穿特制的衣服。 朝服、公服、祭服都是礼服,也称法服。与礼服相对的是常服,也称便服、野服。 三、丧服 丧服等级:五服制 《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斩衰 这是最重的丧服,适用于子为父、未嫁之女为父、嫁后因故复从父居之女为父,嗣子为所嗣之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父为长子。明清二代,规定子(包括未嫁之女及嫁后复归之女)为母(包括嫡母、继母、生母)也服斩衰。 持斩衰之服的男子全套丧服是: 斩衰裳,苴绖(jū dié)、杖、绞带、冠绳缨、菅屦。 衰亦作缞,斩是不加缝缉的意思。斩衰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都不缝边。斩衰裳内衬白色的孝衣,后来更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说法。 苴绖,粗麻布带子,共两条,一为腰绖,用作腰带,一为首绖,用以围发固冠,有绳缨下垂。杖,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哭丧棒,用杖有两重意义,一是表示丧主的身份,只有孝子用杖;二是表示“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绞带,是以绞麻为绳作带,与腰绖相似。 冠绳缨,指以麻绳为缨的丧冠,冠身也是用粗麻布制作。菅屦,是用菅草编成的草鞋,粗陋而不作修饰。 冠绳缨,指以麻绳为缨的丧冠,冠身也是用粗麻布制作。 菅屦,是用菅草编成的草鞋,粗陋而不作修饰。 服斩衰之丧者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成服,归家守制(守丧),叫做丁艰或丁忧。父丧称丁外艰或丁外忧,母丧称丁内艰或丁内忧。 四、传统服饰的发展变迁史 1、原始时期的服饰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 5、魏晋南北朝 6、唐代时期 7、宋代时期 8、元代时期 9、明代时期 1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 五、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 (一)男性 1、敷脂熏香 盛唐时期,男性装饰多具女性化特征。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妇人为丈夫之象,丈夫为妇人之饰,颠之倒之,莫甚于此。”前者指女着男装,而后者则指男子薰衣粉面,过分注重外表的修饰。沈既济《任氏传》言,韦崟风流好色,闻友人得一佳丽,“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而往。” 此外,唐代文献也多有男子重视姿容的记载。李山甫姿容秀美,发长五尺,每沐浴后,使二婢女“捧金盘承而梳之” ;卫玠注重美容,“盥面用化玉膏及芹泥,故色愈明润,终不枯槁”;晚唐时期赵匡凝矜严盛饰,每梳洗,前后置双镜以自照。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白皙美姿容”,“日傅粉施朱,锦衣绣服”。有杨再思者媚之:“人言六郎面似桃花,再思以为桃花似六郎。” 2、簪花 簪花,又叫插花或篸(簪的异体字)花,是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所戴之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萝帛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传世的唐代绘画作品中,多有妇女簪花的形象,如署名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但唐宋时期,簪花并非女性的专利。《唐语林》卷二“文学”言:“长安春时,盛于游赏。苏頲《应制诗》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玄宗览之嘉赏,遂以御花亲插頲巾上。”他如王维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诗“菊花须插满头归”等,都可见唐代男子簪花风气。 宋代,簪花甚至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如《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 3、刺青 刺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