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学生笔记论述.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学生笔记论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1、火的使用是化学发展的始端;(人与野兽有了本质区别,原始人使用工具由石器进入铜器) 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方面做出功勋卓绝贡献。 3、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统称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三、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一是“原子经济性”,二 “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实验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 有无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水沸腾 液态的水 无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蓝色粉末的胆矾 无 3 蓝色硫酸铜溶液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 氢氧化铜沉淀 有 4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产生气泡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 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外观区别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区分依据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区别 是否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实验1-2】 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 项目 现象 点燃前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制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2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